研招访谈 北京工业大学 文法学部明年首次招生

发布时间:2017-09-30 期号:

——访学校研招办主任闫玉萍

北京考试报特约记者  刘  婧
 
     北京工业大学以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主动适应国家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面向学科前沿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学校学科点的数量和层次位居全国地方高校前列,已覆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2018年的研究生招生,学校有哪些新举措?记者采访了学校研招办主任闫玉萍。
 
  记者:2018年学校计划招多少硕士生?其中全日制、非全日制硕士生各多少人?明年招生将有哪些变化?
  闫玉萍:学校2018年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66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1054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1012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433人。
  学校9月正式成立文法学部,由原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知识产权学院、北京知识产权研究院组建而成,为学校所属跨学科新型二级教学科研机构,旨在统筹和整合资源,集成学科群体优势,搭建创新大平台。文法学部2018年首次招收研究生。
  对非全日制专业,考生要关注以下三点:
  (1)新增社会工作(035200)和集成电路工程(085209)专业招生。社会工作专业包含:社区工作与服务、社会服务管理、企业社会工作三个研究方向。集成电路工程包含:集成电路与嵌入式系统设计、人工智能系统设计与集成、集成电路制备工艺及相关技术研究、微电子器件检测与可靠性评价技术等研究方向。
  (2)2018年学校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的动力工程(085206)和环境工程(085229)专业不再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
  (3)公共管理(125200)专业2018年仍只招非全日制研究生。
     
  记者:2017年学校研招录取情况是怎样的?考录比是多少?
  闫玉萍:2017年学校有7289人报考,同比增幅19.2%。实际录取全日制硕士2100余人,非全日制硕士近400人(全部为专业学位),全日制专硕人数首次超过学硕。全日制硕士增幅为5.3%。总体体量稳步增长,平均考录比为3.2∶1。
 
  记者: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哪些特色?师资力量如何?
  闫玉萍:学校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科研导向,导师主导,鼓励创新,保障质量”的研究生培养特色,建立了“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即通过师生大团队在科研大平台上承担科研大项目、大工程培养研究生。借助团队模式,提升导师队伍整体水平;依靠团队力量,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通过团队要求,使师生向高标准看齐;通过团队交流,形成学术氛围;开展长短期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在国际舞台展示北工大研究生风采。
  学校现有博士生导师300余人、硕士生导师1280人;全职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北京市战略科学家、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15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1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
     
  记者:学校研究生就业形势怎样?毕业后主要去向有哪些?
  闫玉萍:北工大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北京地区示范性就业中心和示范性创业中心、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16年入选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创业50强)。近年来研究生初次就业率达98%,三分之二以上毕业生在北京就业。
     
  记者:对于考生报考,您有哪些建议?
  闫玉萍:考生在认真全面复习,充分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及时了解研究生招生网站发布的最新研考信息。考生也可关注北工大研招微信公众号,掌握最新信息。
  考生要根据兴趣志向、专业基础、学术和职业发展需求和学科学术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权衡后再确定专业。有志于跨专业报考的考生要注意了解目标学科领域所需的知识基础。
 
  记者:您对考生初试复习有何建议?
  闫玉萍:考生复习不仅要重视基础,重点突破,及时总结归纳;还要及时阅读相关通知,确保顺利完成考试。
  北工大2018年硕士招生考试学校自命题科目变化不大,个别专业研究方向有微调。集成电路工程(085209)的研究方向有增加和调整,具体为:01集成电路与嵌入式系统设计、02人工智能系统设计与集成、03集成电路制备工艺及相关技术研究、04微电子器件检测与可靠性评价技术。考生要注意的是,选择该专业01—02方向的,考试科目要选824电路分析基础;选择03—04方向的,业务课二要选823半导体物理。
  其他专业课考试科目没有太大变化。考生可于10月中旬登录学校研招网查询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了解相关考试科目具体情况。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