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访谈 首经贸明年拟招硕士生1219人 ——访学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玉梅

发布时间:2017-07-12 期号:

北京考试报特约记者 刘 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是北京市属重点高校,目前已发展成为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特色和优势,各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多科性财经类大学。该校明年计划招生多少人?记者采访了学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玉梅。

 

  记者:明年学校计划招多少硕士?

  刘玉梅:2018年学校在58个专业投放1219个计划名额招收硕士研究生,其中全日制硕士1188人,非全日制硕士31人。全日制硕士中专业硕士695人,学术硕士493人。非全日制硕士计划全部用于专业硕士。

 

  记者:2017年学校研招录取情况怎样?

  刘玉梅:学校2017年计划招生1123人,实际录取1219人,比2016年增长8.6%。其中,学硕录取493人,专硕录取726人,专硕录取比例为59.6%,比2016年提高3个百分点。自2017年起,学校部分经济类专硕(国际商务硕士、资产评估硕士、税务硕士、金融硕士、保险硕士)初试专业课1由303数学三改为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硕士研究生按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按同一标准培养,保证同等培养质量,毕业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注明学习方式的相应毕业证书。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学校2017年遵循复试分数线和全日制考生一致的原则,共录取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1人,其中公共管理硕士10人,会计硕士2人,工商管理硕士19人,录取方式全部为定向就业。

 

  记者:学校有哪些学位授权点、特色专业建设点?

  刘玉梅:学校拥有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统计学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劳动经济学获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并入选教育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获批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分列第12位和第15位,均列财经类高校第5位。企业管理、会计学获批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政治经济学等7个学科获批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记者: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什么特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如何?

  刘玉梅:学校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针对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特点,建立了学术能力培育体系和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倡导创新精神,鼓励个性发展,提倡学以致用,形成了有首经贸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学校实行“硕博连读制”和“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对成绩优异、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突出的在学硕士生开通考博绿色通道,凡符合条件的研二生或应届硕士毕业生均可通过“递交申请材料—专家考核—复试面试”的程序,不参加考试直接读博深造,体现了培养的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

       学校专职教师8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67%,教授等正高职专业技术人员172人,副教授等副高职专业技术人员301人,博士生导师68人,硕士生导师418人。

 

  记者:学校2017年考录比是多少?

  刘玉梅:2017年统考考生报名与录取人数比为4.49∶1;报录比较高,竞争较为激烈的专业有会计硕士(30.77∶1),审计硕士(15.31∶1),国际贸易学(14.50∶1),会计学(10.50∶1),金融硕士(9.95∶1),产业经济学(9.31∶1);报录比不足1的专业是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33:1),技术经济及管理(0.6:1),法学理论(0.67:1),国际法学(0.83∶1),数量经济学(金融计量方向)(0.93∶1)。

 

  记者:学校研究生就业形势怎样?毕业后主要去向有哪些?

  刘玉梅:近3年来,学校研究生就业率始终保持100%,在市属院校中名列前茅。就业单位性质以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世界500强外资企业为主,就业行业以金融业、公共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

 

  记者:您对考生报考有什么建议?考生如何选择研究生专业?

  刘玉梅:选择学校首先考虑的是区位优势,即想在哪个城市读书和发展,再根据个人实力和考研难度选择相应的学校。专业选择一般要结合本科专业、个人兴趣、自身特长综合考虑。同时要关注目标院校的招生网站最新动态,利用好高科技媒介平台(例如微信公众号、QQ群),提高复习效率。

  学校会计硕士、审计硕士、会计学、金融学、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产业经济学、统计学等专业报考人数较多。理工、法学类专业报考人数相对较少。报考人数多的专业学科基础雄厚、就业前景好、市场认可度高,但报考人数少的专业并不代表学科实力薄弱、就业前景不好,主要是由于报考信息掌握不全面造成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建议考生综合考虑录取分数线、考录比、招生人数等信息,并要看3年的情况,避免大小年波动带来的误判。

 

  记者:您对参加初试、复试的考生有哪些建议?

  刘玉梅:各专业初试命题均依据科目考试大纲,请考生根据学校招生信息网公布的各专业初试科目考试大纲和参考书目复习。

  复试主要考查外语听说能力和水平、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基本礼仪和举止谈吐等内容。在复试前,考生要多读经典著作,结合实际深入思考,练习外语听说,看外文文献;注意把握重要的时间节点,如网上报名时间、现场资审时间、初试时间、复试时间等。

 

记者: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明年学校有没有新政策?

       刘玉梅:2018年学校继续开展本硕博一体化招生培养模式,从本科阶段选拔有培养潜质的学生,搭建创新人才培育平台,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培养,为深化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拓宽途径;同时针对应届硕士毕业生,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选拔方式,并就申请条件、申请程序、工作流程等各个环节进行制度化规范,为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此外,学校计划通过网络数据爬虫、文本数据挖掘等大数据技术,考查在校研究生学习状况、科研成果、学习压力、生活状态、师生关系、就业工作与满意度等信息,以便全方面了解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状况,从而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