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明年预计招收硕士生2500人——访该校研招办主任张泓

发布时间:2017-07-10 期号:

北京考试报特约记者 刘 婧

  中国农业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是34所自主划线高校之一,现已发展为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在建设“双一流”的大背景下,学校明年研究生招生有哪些变化?记者采访了学校研招办主任张泓。

 

  记者:明年学校计划招多少硕士?其中专业硕士多少人,学术硕士多少人?非全日制硕士有多少人?有哪些专业招生?

  张泓:学校2018年预计招收硕士生2500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1300人,全日制专业硕士750人,非全日制专业硕士450人。学校设有16个学院,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医学、哲学等9大学科门类超过100个招生专业,具体详见当年的《招生专业目录》。

 

  记者:学校2017年研考录取情况怎么样?报录比是多少?热门专业是哪些?

  张泓:2017年学校录取硕士研究生约2400人,其中学术型硕士约1300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约750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约350人。相较去年,增加约200多人,主要集中在非全日制考生。全校报录比约3∶1。

  从2017年数据分析,学校食品、生物、环境科学以及农学类优势学科报考及上线人数较多。

 

  记者:学校有哪些学位授权点和特色专业建设点?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哪些特色?师资队伍建设如何?

  张泓:学校有2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包括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生物学、畜牧学、草学、兽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农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农林经济管理、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在第三轮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6个一级学科蝉联全国第一。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41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581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832人。研究生导师139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10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4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0人。聘请了包括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DNA之父”James Watson和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内的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记者:您对报考农大的考生有什么建议?

  张泓:第一,考生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与专业目录公布的专业,认真选择,合理填报志愿,最重要的要考虑自己的专业背景与科研兴趣。端正心态,相信自己,认真复习,诚信应考。第二,考生在研招网上统一报名之后,切记在11月中旬要到相应报考点现场确认,报名才算完成。第三,考生在报考阶段没必要提前联系导师,只要选择好报考专业即可;在复试阶段,导师和考生双向选择。第四,考生在报名系统填报的信息将跟随整个学业阶段,请务必认真填写确保正确,否则会影响新生入学报到。第五,考生要随时关注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和研招办微信平台,所有与研究生招生有关的信息都会及时公布。

 

  记者:根据往年情况,您对考生初试复试有什么建议?学校的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在招生、培养方面有哪些异同?

  张泓: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学校不再提供自命题初试科目的复试参考书。为方便考生备考,我们收集了部分考试科目的考试大纲。考生可根据考试大纲,自选教材复习。

  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非全日制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因此在考试科目、分数线、复试要求上与全日制考生是一致的。培养环节,各学院将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学费:有些学科非全日制学费比全日制学费略高。

  档案、户口:应届毕业生就读非全日制非定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可自愿迁移档案和户口到学校,仅在办理入学手续时有一次迁移机会;其他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脱产、不转档案、不转户口。

  派遣:应届毕业生就读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原则上可纳入派遣计划,毕业时依据学生意愿发放三方协议和办理派遣手续,具体办法参照教育部当年最新政策执行;其他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负责派遣。

  住宿: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解决住宿。

  医疗:因无国家拨款,非全日制研究生不享受公费医疗;可自愿购买商业医疗保险。

  奖助:非全日制研究生不享受国家拨款的各类奖助学金,其他由学校设立的奖、助学金均可参照当年相应的文件办法执行。

  证书:非全日制与全日制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毕业证书会注明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或者“全日制”,均为专业学位证书。

 

  记者:关于研究生教育改革方面,学校明年有没有计划实施新政策?

  张泓:学校硕士研究生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内容突出宽口径和实践性特征。在相应学科领域内,各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一年级执行同样的课程计划。入校一年后,经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部分学生(含专硕)可转入硕博连读生培养,进入博士阶段学习;达到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者,按招生类别获得相应的硕士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学校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最长修业年限为3年。如有意继续深造,经考核,一年后可转入博士阶段学习,学制为1+4,5年即可博士毕业。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