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特约记者 刘 婧 文并摄
5月21日,北京2.6万名考生走进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考场。作为北京市8个考点之一,中国地质大学228个考场共接待6840名考生。同等学力申硕全国统考,对于考生来说是一场考试,对于考务人员来说同样是一场考试。如何为这场考试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考务人员下了大功夫。
考务手册“划重点”“被演习”
“请打开准考证,拿出身份证。”7时45分,考生开始入场。放眼望去,里面还有两“关”要通过———扫描准考证和指纹验证。7时之前,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于立江老师安排考务人员拉起警戒线,摆好桌子和展板,安装调试好设备,各就各位。扫码人员和指纹验证人员呈前一后二的三角形分布。通过扫码的考生分别走到左右两边,由戴着白手套的指纹验证人员执手进行指纹验证。指纹仪每10分钟会切换一次手指指令,工作人员会事先告诉考生出示哪个手指。指纹验证不成功的考生可以去旁边的特殊通道再次验证。
井然有序的入场背后,是考务人员提前做好了功课。为了让验证入场顺利进行,于老师在前一天晚上,对所有验证入场工作人员进行了详细的培训,并且组织数次演练,尽量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解决。这才保证了在规定时间内,一栋考试大楼2880人都顺利进入考场。
“考试不仅是考生的事,也是对考务人员的一次考验。”地大研究生院培养办副主任冯宇说,为了这次考试,“备考”工作没少做。在对监考老师的培训工作中,她不仅在考务手册中“划了重点”,而且将学位办的PPT深入浅出地讲给大家听,还在最后花了40分钟时间,和所有考务工作者“手把手”把所有的流程过了一遍。“从如何展示试卷袋的覆膜完整到最后试卷和答题卡如何分装,每一步骤都演习一遍才放心。术业有专攻,做了这么多年考务工作,一定要做到极致。”冯宇说。
考务工作事无巨细
“7时30分进入考务办后,要注意考卷安全,并协助处理考生指纹验证过程和监考员验证过程的特殊情况。”
“7时45分与安排的工作人员将本考试大楼内各考场的试卷和水送至各考场。”
“9时15分之后,迟到考生不得进入考场。”
对于巡考员的工作,精确到了几时几分。这只是考务工作的一个缩影。
考试前一天,学校研究生院全体老师自觉加班,在布置考场时,将和考试相关的注意事项贴在各个考场的黑板上,将各个楼层的屏蔽仪安装好,将饮用水送至各个考场。考点各部门全力支持。在校办的统一协调下,后勤集团人员提前清理教室并将桌椅按考场要求摆放整齐。保卫处全员出动不仅保证指纹验证的秩序,还提前协调规划了考生校内停车场地。“研究生院的所有考务人员尽量把考试过程中其他事情提前做好,以便让监考人员将全部精力集中在‘看’考场的学生。”冯宇说。
在考试过程中,如果监考人员发现有可疑替考现象,就会把考生的准考证和身份证拿来比对。这次考试专门调动了学校保卫处管户籍的“老刘”。“老刘”有一双“火眼金睛”,从眉眼到耳朵,总能发现“蛛丝马迹”,不让任何一个替考人员蒙混过关。
学校研究生院院长、副校长王训练和研究生院副院长段红梅在考试当天巡考,对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督办。
考务人员心中“有杆秤”
考试当天,气温高达30℃,地大考点为考生准备了矿泉水。室温也调到了让考生适宜的温度,不会太凉也不会太热。
今年参加考试的孕妇人数比往年多。地大考务人员遇到孕妇考生时,除了在验证进场时,帮忙拿好她们的随身携带物品外,还会把她们送到考场门外,叮嘱监考人员全程重点关注。在当天上午的考试中,一名孕妇由于身体不适,在考试过程中忍不住呕吐,监考人员一遍又一遍地帮她打扫,并为孕妇送来纸巾和热水。这名孕妇在坚持考完后为监考老师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心里都有杆秤,什么服务能提供,什么服务不能提供,我们都有原则。”冯宇说,考务工作是为考生服务,但又不能完全按照考生的意见进行服务。“比如有些考生着急,想略过指纹验证就进场,有些考生在打铃后仍然想再写两笔,这都是我们不允许的。”冯宇说,对于考生,考务人员会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做到“最大范围内的人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