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里 梦3年

发布时间:2016-12-12 期号:

北京考试报特约记者 刘 婧

 

“曾经有个段子说,清华距离世界一流体育大学有多远,出了清华西门一直往北走,看见北京体育大学的西门就到了。”王瑀笑着说,其实北京体育大学离清华大学并不远,从地图上看,也只有3公里左右的距离,步行37分钟,坐公交车只要15分钟。但他这个清华梦,一梦就是3年。

 

清华大学原来离得这么近

在王瑀来北京上大学之前,清华大学除了出现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还曾出现在他的梦境里。直到有一天路过清华大学的校门,王瑀才连声感叹,原来清华离自己这么近。

然而,清华又离他特别远。因为高考报志愿时遵循父母的意愿,王瑀报考了北京体育大学。这所学校虽好,却是体育生的“天堂”。他一个没有体育特长、也不爱好体育的理科生,在这里度过大学时光“就像是被卡在了体育的缝儿里”。大一那年的学习和生活让他觉得,大学梦就像校园里梧桐枝叶间隙里的阳光,影影绰绰,不知所以。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了清华大学一位教授的讲座后,王瑀突然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既然高考没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那么研考,终于可以自己做主了。大二伊始,清华梦也开始在他的内心潜滋暗长。

刚做出这个决定时,王瑀受到不少质疑,甚至还有嘲笑。他知道,这注定是一场一个人的狂欢。

 

用心度量这3公里的距离

王瑀明白,自己离清华并不只有3公里的距离。从下定决心考这所学校那天起,他就制订了一个计划:早起晨读。他每天早晨6点准时起床,到北体大的冠军园学习英语。在那里,他时常会遇到体育专业学生早起晨练,心里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每天叫起的不是闹钟,而是各自的梦想。冬天天亮得晚,他就把时间推迟到7点,一边踱步一边背诵英语短文。王瑀如此努力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考研,也是希望能有机会多阅读一些国际前沿的文章,以期能“跟得上清华的节奏”。

大二一年的双休日,王瑀基本是在“书海”中度过的。他也曾去清华旁听,每一次从课堂出来都坚定了考这所学校的信念。

从大三下半学期开始,王瑀几乎全身心投入到考研复习中。身边的同学忙着找工作、考公务员。时而有同学拿到工资邀他一起庆祝,时而有同学拿到国外名校的录取通知,时而有同学问他要不要一起报考某单位的公务员……王瑀不是没动摇过。他时常会问自己:为什么选择考研?为什么选择清华?当他想不通时,就迈开步伐,走向清华。等真正走到清华校门的那一刻,他的内心豁然开朗:这才是自己梦想的彼岸。而为了走到这里,他每一步都要用心度量。

 

天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

离研考只要半个月了,每天保证10小时的复习是必不可少的。王瑀几乎“住”在了图书馆里,一个热水杯、一袋切片面包是他的“标配”。“制定的任务没有按点完成,就啃两口面包,一边啃一边赶进度。”

  除了前段时间感冒发烧卧床休息一天外,王瑀已经忘记睡午觉是什么滋味了。每天中午,趴在桌子上20分钟就是他的“甜蜜时光”。由于坐的时间太长,他的颈椎常会隐隐作痛。那些厚厚的资料、数不清的知识点,也会让他的眼睛酸痛,似乎要超出承受的极限。每到这时,他就凭栏远望,虽然清华的建筑物并不在视野之内,但他总能穿过这3公里,看到那个熟悉的校门。

有时在图书馆里看书犯困了,王瑀就会披上衣服,来到冠军园背书的地方,一边看书,一边沿着冠军的脚印走下去。虽然他对体育没有特别的爱好,但运动员“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值得他学习。“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王瑀说,考研这件事,是一个人的狂欢,一个人的拼搏,一个人的旅程。

淡然了周围,疏远了繁华,平静了一切。王瑀说,无论明年9月自己能否踏进清华的大门,这段奋斗历程必将会沉淀升华。因为这个梦,他梦了3年。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