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特约记者 刘 婧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学校正式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国家、首都及行业发展需求,特别是抢抓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和京津冀一体化等重大机遇,积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内部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努力寻找与信息时代、网络社会、高端制造等发展趋势的契合点,逐渐形成覆盖工、管、理、经、文等5个学科门类的学校。学校明年研究生招生有哪些变化?记者采访了学校研招办主任张华杰。
记者:教育部日前颁布《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方面,学校有哪些新的政策?
张华杰:学校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只限于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工程、工商管理、物流工程7个专业学位点。采用弹性学制,一般3至5年。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坚持协调发展,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保证同一标准、同等质量。
记者:明年学校计划招多少硕士生?有哪些变化?
张华杰:2017年学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暂定为450人,其中学术型硕士拟招收220人,专业硕士拟招收230人,待教育部2017年招生计划下达后,若有调整,将及时更新。目前学校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正在制定中,具体招生专业详见招生简章。与2016年相比,2017年没有新增招生专业,主要变化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改按一级学科招生培养。
记者:今年学校研考录取情况怎样?
张华杰:学校2016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完成率达100%,共录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37人,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2.34%,其中学术型研究生204人,专业学位研究生233人。从今年报考及调剂录取情况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机械电子等信息类、工程类专业仍为热门。
记者:学校有哪些学位授权点?有哪些特色专业建设点?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哪些特色?师资队伍建设怎样?
张华杰:目前学校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3个,覆盖工、管、理、经、法等5个学科门类,还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和8个工程硕士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在电子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现代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等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科研力量雄厚,特色和优势明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师资队伍方面,目前学校校内硕士研究生导师238人,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120人,“双聘院士”6人,22名教授被国内外重点高校、科研单位聘为博士生导师,联合培养博士生。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美国、日本、爱尔兰、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建立校际关系,共同协作开展科学研究、互访讲学和联合培养研究生等交流活动。学校每年聘请一定数量的外籍教师担任教学和科研工作。
记者:学校研究生就业形势怎样?毕业后主要去向有哪些?
张华杰:学校硕士毕业生连续多年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就职于IT等高新技术企业、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三资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等行业,就业质量较高,在生产和管理岗位上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和欢迎。
记者:对于报考贵校的考生,您有什么建议?研考生该如何选择专业?
张华杰:考生要以兴趣爱好为导向,以个人能力为根本,以社会的认可度为砝码,通盘考虑,选取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专业。考生切不可盲目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准确定位。
记者:离研考初试还有一个月左右,您对考生备考有哪些宝贵建议?
张华杰:建议考生,一要树立坚定的信心;二要提高学习效率;三要锻炼身体,保持身心健康。考生要尽量参考专业课指定参考书。学校会在研究生院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各专业课科目的考试大纲,考生要及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