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特约记者 刘 婧
北京林业大学是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为特色,农、理、工、管、经、文、法、哲相结合的多科性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建校以来,学校逐渐形成了“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办学理念。在2017年研究生招生中,学校有哪些新的变化?记者采访了学校研究生院招生处处长何艺玲。
记者:学校明年计划招收多少人?有哪些变化?
何艺玲:2017年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计划规模预计将达2000人,包括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及新增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日前,各院接收推免生招生工作已经准备就绪。9月28日至10月16日期间陆续开展推免生接收复试和录取工作。与2016年相比,2017年研究生招生有以下六方面变化:
一是新增200余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2017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主要安排在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林业硕士、风景园林硕士、软件工程、林业工程和会计等学科领域,今后招生学科领域范围将逐步扩大。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考试科目、录取、培养和毕业标准等方面完全一致,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非脱产学习,时间安排相对灵活,学制一般稍长于全日制。
二是新增“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10名。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均可报考该专项计划。学校将秉承“统一招考、自主划线、择优录取”等原则开展招生工作。
三是新增硕士招生学院1所。学校今年新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该一级学科下设四个研究方向,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已累计招生十余年,招收硕士研究生一百余人。
四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较2016年减少两个。除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两个二级学科合并成一级学科招生外,信息学院也合并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二级学科,改为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进行招生。
五是硕士生部分招生学科自命题考试科目有变。学校取消了历年考试报考人数偏少的科目,部分学科(研究方向)新增或调整了考试科目。研究生院已将考试科目有变化的学科(研究方向)公布在研究生院网站,并更新了相应的考试大纲,考生可据此备考。
六是博士生“申请—审核”制招生的学科范围进一步扩大。2017年除了报考经管学院和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的考生仍要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入学招生考试外,报考其他学院工学、农学和理学门类学科的考生将通过“申请—审核”制进行考核选拔。初步估计,除了硕博连读和直博生外,将有近百名考生通过个人申请、材料审查、综合考核和择优录取四个环节成为2017级博士研究生。预计2018年将在全校范围内实行“申请—审核”制博士招生。
记者:学校2016年的招生情况如何?
何艺玲:2016年一志愿录取率82.4%,生源缺口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工学和理学门类。调剂生中44.5%为工学门类,集中在工学院的机械工程类学科,信息学院的计算机类学科和环境工程学院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等。总体报考趋势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数持续小幅上升,学术型研究生报考数相对保持稳定。
记者:学校有哪些学位授权点?哪些专业是特色专业?
何艺玲:北林大拥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包括47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125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1个专业学位类型(21个领域)。
林学和风景园林学是北林大办学实力最强的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最近一次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北林大林学、风景园林学两个学科均排名全国第一,林业工程排名全国第三,生态学得分位次进入全国前20%,农林经济管理得分位次进入全国前30%。
记者: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研究生的就业方向有哪些?
何艺玲:多年来,学校研究生年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超北京市高校研究生平均水平。毕业生主要去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及其他各类企业就业,涉及的行业主要有林业、农业、水利、环境、国土资源、园林、交通、城市、金融、汽车、建筑、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自然保护区等。另有部分毕业生出国或在国内继续深造。
记者:您对报考本校的推免生和统考生有哪些建议?
何艺玲:只要获得全国推免生的推荐资格,就有资格申请北林大,通过复试后录取率较高。从历年接收推免生情况看,除个别热门学科专业外,外校推免生的录取率达100%。
另外也有部分统考生心中有这样的疑问:外校考生考入北林大是否难度很大?从2016年录取数据看,北林大录取的学生中,接近62%的生源来自外校。就竞争最激烈的风景园林学和风景园林硕士两个学科专业而言,录取的外校生源均达到40%左右。难度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考生大学期间的专业积累是否厚实,备考是否充分,个人综合素质是否符合学科需求等。
记者:根据往年情况,您认为现阶段的考生要如何备考?
何艺玲:我校每年9月都会及时将各考试科目的大纲以及次年复试科目公布到网站上,考生可根据大纲进行准备。初试成绩仅占入学总成绩的30%~50%,考生大学期间的一贯表现以及复试成绩会影响录取结果。所以考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学校研究生院网站和微信平台都发布了常见问题汇总,考生可自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