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访谈 文艺学 汉语言文字学 北二外研招新增两专业 ——访学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王秀丽

发布时间:2016-08-17 期号:

北京考试报特约记者 刘 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体学科、以旅游管理为特色学科,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著名高校,是我国外语、翻译、旅游、经贸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明年研招有哪些变化和特色?记者采访了学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王秀丽。

  

  记者:明年学校计划招多少硕士生?招生专业有哪些?是否有新增专业?

  王秀丽:学校明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517人,其中学术型230人、专业学位287人。

  学校学术型招生专业有24个,包括金融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旅游管理等。专业学位招生专业有14个,包括国际商务、汉语国际教育、旅游管理等。其中,文艺学及汉语言文字学是明年新增专业。

 

  记者:学校今年录取情况怎么样?

  王秀丽:今年学校录取硕士生517人,比去年增加2%,包括学术型230人、专业学位287人。统招生考录比为3.27∶1,学术型为3.85∶1,专业学位为2.85∶1。

  

  记者:学校有哪些学位授权点和特色专业建设点?

  王秀丽:学校以外国语言文学和旅游管理为学科优势特色,现有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2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联合培养博士点2个(与美国宾汉姆顿大学联合培养翻译博士,与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联合培养旅游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分别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联合共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

  

  记者:学校奖助政策情况如何?

  王秀丽:学校奖助政策包括研究生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助岗位津贴资助、困难研究生补助等。研究生奖学金分为国家奖学金、新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四类。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表现优异的全日制研究生,奖励标准为硕士生每年2万元。新生奖学金分两类:一志愿考生为5000元,其他考生为2000元。学业奖学金分3个等级,分别为3000元、4500元和6000元,覆盖80%的在校研究生。单项奖学金为2000元。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标准为硕士生每年7000元,按10个月发放。另外,学校还设置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并提供“三助”津贴。学校对经济困难研究生也有相应助学政策。

  

  记者:对于报考北二外的考生,您有什么建议?

  王秀丽:考生要结合自身条件、兴趣能力、社会需求、专业发展,选择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选择时综合考虑三方面因素:专业匹配度、个人喜好(前景)、难易程度。从专业前景看,工商管理、金融经济、MBA、会计、外语等专业比较热门,报考竞争激烈。从招生大类看,近几年专业学位发展迅速,北二外专业学位招生人数已超过55%。从专业匹配度看,报考本校本专业最容易,其次是外校本专业,再次是跨专业报考。

  报考北二外的难易程度,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从往年报考情况看,外语和旅游管理类竞争较激烈;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会计学、MBA、MTA等专业每年接受调剂,过国家线被录取的希望较大。另一方面是从考试科目看,经管类有3门统考课,加上数学的限制,难度相对较大;外语类专业由于有3门学校自命题科目,分数普遍高于统考科目,过国家线的比例相对较高。对于非外语专业的考生,如果想学外语,但没有第二外语的底子,考翻译硕士也是很好的选择。今年北二外英语笔译初试的最高分就是一名跨专业考生,本科专业是国际文化贸易。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主要是因为翻译硕士初试不考第二外语,复试时第二外语只占总成绩的4%,只要有一门外语非常好就容易成功。

  

  记者:根据往年研考情况,您对考生参加初试、复试有什么建议?

  王秀丽:确定专业后,考生要抓紧时间备考,先收集资料。报考北二外的考生可登录学校招生网,查看招生专业目录、参考书目、往年录取情况等。要获取往年试题,考生可联系各培养单位;教材可根据参考书目自行购买。

学校采取差额复试,比例为1.2至1.5。复试分外语测试和专业复试,其中专业复试成绩占90%。专业复试不合格,则不予录取。考生要按复试科目要求,认真准备专业复试。尤其是外语专业,考生要在听、说方面下工夫。

第一志愿报考北二外的考生在录取时有明显优势,入学后的新生奖学金也高于调剂考生。

 

  记者:学校研究生就业形势怎么样?毕业后主要去向有哪些?

  王秀丽:学校近年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留京率60%左右。毕业生整体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到国家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人数保持相当比例并呈稳步增长态势。

  学校每年约500名硕士毕业生就业,占比超过5%的行业有教育、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等,就业单位性质集中在党政机关、教育单位、科研设计单位、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等。其中,部分重点单位包括外交部、一汽大众、华为、中国工商银行、普华永道等。学校毕业生由于外语优势突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与好评。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