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点亮梦想 ——走进北京理工大学课外科技创新周

发布时间:2016-05-23 期号:

北京考试报特约记者 刘 婧

  5月14日一早,在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虽然淅淅沥沥飘着小雨,却丝毫不能冲淡学生的热情。“世纪杯”竞赛优秀作品展、创新嘉年华、装甲车探秘、航模表演情景剧、无人车体验、文化创意集市、创新创意作品展……闻着“科技味儿”一路走来,“国防特色”“互联网+”“情景体验”无处不在。北理工的2016学生科技创新周,是一场有关科技的文化盛宴。

 

创作机器人,创造装甲车

  “您好,我是机器人小胖。”伴随着奶声奶气的声音,白色流线型外观的小胖,电子屏里的眼睛一眨一眨,嘴角挂着孩子般可爱的笑容。“我真的被他萌到了。”一个女孩说,在和小胖几番对话后,她忍不住上前摸了摸他的头。“我们小胖会唱歌,会跳舞,还会讲段子,是我们的开心果。”设计学院的学生说着,“小胖”就挥舞着“双臂”旋转起来,跳了一段“小苹果”。展厅的另一边,无线漫游扫地机器人、餐厅服务机器人,也被不少学生“围观”。

  除了精密的“机器人大脑”,还有战车中的战斗机———装甲车。

  “中国战车哪家强,北理战车保国防。装甲车探秘,带你探索北理装甲车背后的神秘。”当天,坐落在良乡南校区的轮式装甲突击车正式开舱接受参观。11式8X8轮式装甲突击车是一种具有多种打击能力、强大火力和高机动性的装甲突击武器。该车采用带有独立悬挂的88轮式装甲车底盘,H型传动,自动变速箱,机动性和越野能力突出。武器采用一门105毫米坦克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杀伤爆破弹、炮射导弹等各种类型弹药,配合带有热像仪的稳像式火控系统,可全天候对目标实施打击。

  装甲车是学校75周年校庆时内蒙古一机集团捐赠的生日礼物,在良乡校区停放以来,第一次面向公众进行内部展示。来自特种车辆研究所的吴维副教授及研究生代表准备了车辆的专题讲解纪录片,同时现场面对实物集中讲解,随时解答疑问。

 

航模“传帮带”,航天梦传承

  怀着对蓝天的热爱,秉承着“心存大地,志在蓝天”的队训,北京理工航模队的队员献上了一场精彩的航模表演。表演分为“和平黄昏,战争阴云”“战争爆发,针锋相对”“战争升级,反攻在即”“一波三折,柳暗花明”四部分。滑翔机动力强劲,可大仰角爬升,在表演中执行高空侦查任务;纸飞机在表演中代表“我方”飞机与“敌机”进行追逐、缠斗,一次次近距离的空中对冲令现场观众发出啧啧惊叹;使用加载自制货仓的四旋翼飞行器装载小伞兵进行空投,模拟作战部队空降敌后进行作战的情景;3D特技机在表演中代表“我方”战斗机与“敌机”进行空中高机动性格斗,完成大量观赏性极强的特技表演;对地侦察飞机小巧灵活,机动性高,快速到达目标区域完成侦察任务;教练机拉烟表演与滑翔机表演,绚丽烟花与飞机盘旋而下的舞姿伴随着跌宕起伏的音乐让观众沉醉于飞行世界的美妙中。航模表演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这次表演的背后,是几届学生“传帮带”下的航天梦想。他们中有研究生,也有本科生。高年级带低年级、先来的帮后到的,从做好一架飞机,到天空试飞,再到实现各种功能。让航模队骄傲的,不仅仅是在多次比赛中获“一等奖”,还有这个一直传承下来的梦想。

 

创新做科研,创意重转化

  数学学院的展台,虽然外面“风平浪静”,没有摆放酷炫的模型,但里边却“别有一番洞天”。

  “让出租车产业在‘互联网+’的理念下力挽狂澜”是大二生王舜及其课题组的课题。他们以北京出租车市场为例,分析在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出租车资源的“供求匹配”程度,并借鉴滴滴打车、快的打车软件公司的“补贴方案”,分析出租车的补贴方案是否有利于缓解出租车打车难的问题。“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新的出租车打车软件平台。”王舜说。这时,学院每年组织的数学建模比赛的经验就派上用场了。他们通过精准计算和数学模型建构,分析出在什么样的方案下可以让出租车司机的利益最大化,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打车难的问题。这个新想法的提出,获得了北京理工大学第13届“世纪杯”竞赛科技赛一等奖(哲学社科类)。

  “作品的创意来源是什么?应用前景如何?研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这是校领导和专家团队在参观时最关心的问题。他们认真听取了项目团队对展示作品的介绍,询问学生的创新创业情况,希望他们进一步完善技术和产品,树立服务社会发展的意识,在创新创业中汲取经验、做出成果,将新点子转化为具有实际效益的产品,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