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刘 婧) 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培养质量,教育部要求各培养单位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这是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的。
教育部提出,加强案例教学和基地建设对于专硕培养有重要意义。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呈现案例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理论、形成观点、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加强案例教学是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基地是培养单位为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与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建立的人才培养平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的主要场所,是产学结合的重要载体。加强基地建设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推动教育理念转变、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教育部在加强案例教学,改革教学方式方面提出,培养单位要重视案例编写,提高案例质量。积极组织有关授课教师、行业、企业骨干以及研究生等共同参与案例编写。加强授课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团队合作,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培训与交流,开展案例教学研究。组织开展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解决案例编写和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探索提高案例编写和教学水平的思路与方法,为推广和普及案例教学提供指导。完善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开展优秀案例、优秀案例视频课评选和案例教学竞赛等活动,引导和推动广大教师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实施案例教学。整合案例资源,探索案例库共享机制。鼓励不同专业学位类别之间、培养单位之间积极开展案例研究、开发和使用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支持建设“国家级专业学位案例库和教学案例推广中心”。加强开放合作,促进案例教学国际化。积极引进国外高质量教学案例,加以学习和借鉴,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案例教学体系。
在加强基地建设,推进产学结合方面,教育部提出要创新建设模式,构建长效机制。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创新,讲求实效,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机制。健全标准体系,规范基地管理。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定位,紧紧围绕行业和区域人才需求,分类制定基地遴选与建设标准,建立一批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的规范化基地。严格培养过程,创新培养模式。依托基地,建立健全合作单位在招生录取、课程教学、实践训练和学位论文等方面全程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合作机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构建“双师型”团队。完善研究生导师遴选机制,建立校内外导师定期交流合作机制,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参与指导,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通力合作的“双师型”团队,实现培养单位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有机衔接。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示范引领。以创建示范基地为驱动,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先行先试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入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教育部还提出,各培养单位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配套和条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