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婧
诚信考试,从小学生入学开始,就被反复强调。对已经成年的同等学力申硕考生来说,诚信这两个字不仅是应该遵守的考试准则,更应该成为做人的原则。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崇尚诚信也是国人一直坚守的美德。“不信不立,不诚不行”的古训一直指导着人们的行为举止。无信之人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难以被人接纳、认可;有信之人则能以诚感人,以信取人。同样,诚信之人在考试中能做到心无旁骛,专心应考,问心无愧。而总想着走旁门左道的人,在考场上往往坐立不安、对正常会答的题也答不好。更何况,在考场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今天,任何作弊手段都不可能“钻空子”,涉足作弊必然多行不义必自毙。
从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的目的来看,它是对考生自身知识水平的整体考验,是考察考生是否达到申请硕士学位层面的门槛,并非刁难考生。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一种心态,更是诚信应考的思维方式。诚然,不少考生是边工作边学习,在考试时难免因准备时间不足而紧张,但这并不能成为失信的借口。
“衡量人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会发现的时候做些什么。”这是孟德斯鸠的名言,更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尺,是看个体是否将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需求的重要体现。是否违纪,是否铤而走险,实际上存乎一心。诚信者始终自觉自律,失信者不仅失信于人,也失信于己。作为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成年人,即使在无人监考时也要自觉自省,这才是一个有诚信的人。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要求,对于考试中违纪或作弊的考生,最高处以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3年的处罚,违规或作弊事实记入考生诚信档案和人事档案。一时的“失足”,要留下一生的印迹。诚信是人之脊梁。即使备考不充分,即使基础不扎实,坚持诚信应考,也是一种成功。考生要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一个诚信的人,赢要赢得光明磊落,输也要输个坦坦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