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寒假你的第一站停哪儿?

发布时间:2015-02-15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刘 婧

  2015年寒假被称为“最长寒假”,这让大学生们的幸福感倍增。对于研考生或在读研究生来说,更是如此。在这个寒假,很多学生的第一站并不是家乡,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徜徉在青春的道路上,梦想不是眼前的苟且……”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第一站一定是最想停驻的地方。

 

大三生:留恋北大,相约一年后

  漫游北大,寒假期间,学校已没有了往常的熙熙攘攘。“你好,帮我们照张相呗!”北大外文楼前,两名女孩在门口拍照。一问得知,她们来自云南大学,今年读大三,准备参加2016年研考,利用寒假特意来北京看看。“你们是想报考北大吗?”“还没最后定下来,但是真的想试一试。”其中一名女孩说。另一名女孩在旁边拉着她的手,笑着点点头。原来,他们是一个班的好朋友,学的是英语专业,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报考北大不仅是因为“牌子”,还因为北京这座城市的“名片”。“我们学外语的,还是来大城市深造,才能有更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穿绿衣服的女孩说。这次出行,是穿红衣服的女孩提议的,她们俩攒了3个月的钱,买了最便宜的硬座票,乘了10多个小时火车来到北京。

  “有什么收获吗?”“有啊,北大比我们想象中还美!”“别说在校园里,就是在来的路上,我们就已经遇到好多外国人了!”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说,青春的活力,在她们的嘴角边跳跃着。作为闺蜜,她们希望读研的3年还在一起,而北大,就是她们一年后的约定。

 

大四生:留守校园,苦练嘴皮子

  北京工业大学的刘熙到现在还没买回家的车票。“大不了大年初一回去,就不信买不到票!”他寒假第一站选择了留守学校。“我得提前准备复试。笨鸟先飞嘛!”刘熙今年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初试成绩还没出来,他已开始准备复试了。之所以自称“笨鸟”,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有些“木讷”,加上一紧张就“打磕巴”,因此决定先好好练练“嘴皮子”。

  “我上午练英语口语,下午练专业课表达。”虽在网上搜了很多复试技巧,但并不知道哪条适合自己,刘熙就综合起来反复练习,“工科生动手还行,动嘴真不如文科生。”刘熙偶尔自嘲一下,立即回到练习中。他身边的大部分同学研考一结束,就把书本扔一边,“刷夜”放松几天后,开始投简历、找实习了。而这时,大多数人已回到家里。“我最早也要等成绩公布之后再走,也不负我比别人先‘飞’了这么多天。”刘熙笑着说。他坚信,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赢家。

 

研一生:目标上海,领队被上课

  在北京体育大学读研一的王飞凯这几天去了上海。他要参加一个面向初中生的冬令营,这不仅是他第一次去上海,还是他第一次作为带队老师领着孩子出行。一个月前,他和其他学校的体育生参加了这个项目的选拔面试。虽然百余人中只选3人,王飞凯依然凭着诚恳、好学打动了评委,成了最后的“幸运儿”。“我学的是体育教育专业,将来是要当体育老师的。现在能有机会跟孩子们接触一下,我还是蛮珍惜的。”

  这次冬令营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启发初中生的自主意识,提升他们成长的高度,拓宽他们的视野。活动丰富多彩,有“玩转”上海名胜古迹,也有“酷学酷玩”英语篮球赛。对于王飞凯来说,这次上海行不是旅游,也不是游玩,他每天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面对这群“95后”甚至“00后”,王飞凯要想办法让他们既能学到知识,又能保证安全。因此,他要和孩子们及时沟通。小组中每个孩子都有个性,个个争强好胜,无论什么活动都想拿第一,这让王飞凯费尽了心思。每天已“累成一滩软泥”的他,躺在床上还在“马不停蹄”地思考着每个孩子的提议,觉得具有可操作性的,第二天就会实施到活动中。

  “与其说是我给他们带队、当他们的老师,不如说他们给我上了一课。”王飞凯说,一位好的老师,并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让他们少走弯路,而是多多考虑他们“古灵精怪”的想法,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陪伴他们成长。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