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复试这天,陈云霄早上5点半就起床了。他洗了把脸,就往北京工业大学赶,全然忘记了复试时间是下午1点半。这是他来北京的第9天,也是最后一天。那张回河南的火车票静静躺在他的衣兜里。当天晚上,他将离开北京。
“你是学校记者团的吧?看你跟了我们一下午。”这是陈云霄和记者的第一次对话。那时已接近傍晚,记者准备回家,一下被这个考生叫住。记者一怔,“我记得你是前几个复试的,怎么还没回去?”“我就住在附近旅馆,今天是最后一天了,有点儿舍不得。”陈云霄说,他来自河南的一所学校,费了好大力气想考进北京,但突然发现北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来了9天,几乎8天都有雾霾。”他说,自己所在的学校有个湖,环境特别好,不像北京,在学校里还戴着PM2.5口罩。“但话又说回来,北京比我们那儿繁华,这个学校比我们那儿漂亮。”他恋恋不舍地说。
“听你口音是北京人吧,不知道你有没有‘北京梦’?这9天,我想了很多,也不怕你笑话,跟你说说我的‘北京梦’吧。”陈云霄说,北京空气污染和汽车尾气排放有关。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既有和环境有关又有和能源有关的学科,每个方向都有交叉。他希望自己能为北京做些什么,比如开发新能源。如果新能源也不可再生,就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如果以后我能留在北京,不管能为北京做些什么,我一定努力。”
这个千辛万苦想考进北京的考生,他的梦想并不是找个好工作,也不是留在北上广,更不是出人头地。9天时间,让他对这座城市、这所学校有了深厚的感情;9天时间,让他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可能这个梦想需要90天、9个月甚至9年去实现,但他知道,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路,永远在脚下。(北京考试报记者 刘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