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研考,考生往往谈“医”色变。西医综合俨然成为医学研考的重中之重,同样也是最难攻克的一座堡垒。能否破除这座壁垒,无疑对于考生的能力、心理乃至复习策略都是极大的挑战。而正确把握答题的要领、参透问题的实质自然成为无坚不催的有力武器。
西医综合的精髓在于“综”、“合”二字。
所谓“综”,顾名思义,即为多样。众所周知,西医综合在医学研考中是一门综合性考试,其囊括了生理、生化、病理、内科、外科、诊断学等诸多领域,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颇高。生理、生化、病理作为基础知识占据试题份额约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则是临床理论,即内外科及诊断学。二者看似毫不相干,其内在的相互联系实则千丝万缕。
细心的考生不难发现,各种教辅林林总总,然而无一例外将生理、病理按照系统和疾病类型分类;无独有偶,对照内外科的系统划分,我们能够看出,基础部分的讲解和临床部分的讲授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着很多共通点,二者相互映证,相得益彰。譬如,基础部分将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分开讲解,而临床内外科部分也同样将相关疾病种类按照循环系统疾病和消化疾病区分开来。
很多考生在复习阶段埋头苦读,一味地逐章逐节死记硬背知识点,几个月下来就如同狗熊掰棒子,书翻烂了不少,理论知识却没有积累太多,反而将复习过甚至原有的知识体系搅得如一团乱麻,理不清头绪。到头来往往是基础部分的知识勉强记住了,但当运用到相对应的临床问题中时就乱了阵脚,不知从何入手。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将基础部分和临床部分的疾病生理病理过程相融会,将基础部分和临床部分分开记忆,割裂了二者的联系。这样虽然简便普适,但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常常事倍功半。至此,考生的备考已不知不觉走入歧途。
考生要正确有效地把握复习的脉络,掌握复习的方式方法,就要将临床部分的各个知识点按照部位、系统以及功能分类,辅以基础部分相对应的内容,交互理解记忆,相互映证,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此所谓“综”。
“合”是一种境界的提升。不少考生在掌握了“综”的复习要领后,本以为可以在实战演练中纵横题海,但事实上信心满满作答的结果,却与标准答案大相径庭。考生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已经将基础和内外科理论相融合了,怎么在答题时错误率还是很高?”这种状况正是在“合”上出现了问题。扎实的理论功底固然重要,对于不同知识点的“相互配合”含义的理解更是高效、正确答题的要诀。在临床部分中,试题多为病例题,其中所描述症状体征所造成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利用单一的知识点几乎无法判断病人所患疾病的类型,需要综合多个知识点才能准确分析。所以,考生要学会“多点思考”,并且在做题时综合判断,将松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才能在蛛丝马迹间抓住题目要害。
西医综合考查的不仅是西医理论知识水平,更是对恰当的复习策略、正确的复习方法以及坚强毅力的综合测试。
(北京大学医学部研二学生 刘济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