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实习记者 刘 婧) 离研考只剩最后一周,很多考生对专业课考试很是担忧。300分的分值让考生不敢小觑,最后一周的宝贵时间多数分给了专业课,但专业课毕竟有很多书目,即使是考生自己整理的笔记也有好几本。专家建议,考生要回归往年试题,梳理知识体系。
万学海文专业课老师刘阳说,由于研考专业涉及多种学科知识,因此专业课的复习方法各有不同。理工科专业要重视习题的练习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文史类的专业则要重视知识点的背记及其内在联系等。因此,理工类和文史类的专业课复习方法肯定是各有侧重。
对于文科专业课来说,临近考试,考生要想取得高分,优秀的记忆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即是对已背内容的及时巩固。在最后一周内,考生要严格按照大纲列出的知识点,把遗漏的知识点及尚未掌握的知识死角整理出来,重新理解记忆。指定书目是考试出题的依据,其他所谓的“内部笔记”都源自于这些书目,考生不要舍本逐末,关键还是要从书本中查漏补缺。考生要针对报考专业的出题方向有侧重地记忆笔记内容,把握重点、难点。另外,最重要的一点,考生要结合往年试题,梳理知识体系。往年试题集中体现了该专业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导师关注的研究方向。试题要通过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比较:纵向是比较所报考学校该专业的往年试题,考生要抓住其出题特点;横向是比较不同学校相同专业的往年专业课试题,归纳其他学校试题的题型、侧重点的变化,对比其中的差别,思考自己所报考学校今年是否会有相似的考题出现。考生还可以研读相关专业学科导师近期发表的学术论文,因为考题的内容很可能与这些论文里的学术观点密切相关。
对于理工科专业课来说,考生要注重查缺补漏。由于前一阶段的复习时间较长,当考生完成对学科最后一部分内容的复习时,前边的内容也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在最后阶段,考生要训练快速回想,回想不同类型的题目及其解答方法,回归往年试题,温习错题笔记。
学硕和专硕在最后阶段时的复习有区别。学硕难度稍大,出题较细。通过前几轮复习,考生已基本把握专业课知识点,现在就要针对研考大纲上的知识点进行更加系统、有效的复习,有层次、有重点地加强和巩固知识内容。考生要注重记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在掌握大知识点的同时,考生要注意一些小知识点的复习。对于往年试题中常考的考点,考生一定要重点把握,千万不要认为这些知识点往年已经考过数次,今年不会再考。事实上,常考的知识点恰恰是出题老师认为的学科重点。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考生要在把握重点的同时,全面回顾,注意细节,对已考知识点不可掉以轻心。
相对而言,专硕简单一些,更注重知识点的广度。考生复习时要注重知识体系的梳理,针对某一科目的复习情况,加强对基础知识薄弱部分的梳理;“重课本、理考点”,将易混淆的概念、规律加强对比、区分,配以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同时要关注热点。考生要分析每年研考命题的必考点,这些必考点也就是研考命题的热点。考生要对症下药,针对模拟考试呈现出的问题认真、客观分析,分析哪类题失了分并弄清失分原因。比如,是基本知识没掌握好,思维能力跟不上,还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审题不仔细,或者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好等。
总之,考生要进行全方位剖析,因为研考迫在眉睫,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补习“短腿科目”,对薄弱环节加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