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万的名校研考秘籍:做单细胞生物

发布时间:2012-12-12 期号:

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刘 婧

  她是学校首推的“学习之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8级经济学荣誉学士实验班的学生,多次获得综合奖学金;身为本科生,却曾担任研究生数理经济学课程的助教。今年,她一跃成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研一学生。在采访的路上,我心里琢磨着这将是个何等夺目的女巾帼。可走近了,这女孩身上只散发出一种温婉,再近些,她的嘴角还带着一抹微笑。后来我才知道,无论研考那段日子多么艰苦,她始终带着这抹微笑。这就是小万成功的秘籍——简单、专注,像个单细胞生物一样。

 

单细胞,就是“一根筋”

  和其他考生不同,从打算考研的那一刻起,小万就是“一根筋”。她说要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别人劝她要三思:这个学校牌子太硬,不是说考就能考上的。她说她看上的就是这个学院,这个学院的研考专业课偏数理,她的兴趣爱好就在于此,无论有多难考,她认定了就不会变。她身边很多考生报考了五道口金融学院,认为那里离就业更近一些,穿梭于这些考生之间,她丝毫没有觉得孤单。人各有志,她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有时,经常在一起玩儿的舍友会劝她:“干嘛把自己弄得那么累,考本校岂不是更轻松?”她常常微微一笑:“不累不累,有付出才有回报嘛!”

  学习起来,她也是“一根筋”,按照自己的节奏,不慌不忙,丝毫不受他人影响。不管身边的研友怎样熬夜挤时间,她每晚都按时睡觉;无论研友买多少参考书、做多少练习题,她总是捧着仅有的那几本书,反复练习、反复分析。金融学本来就是一门难考的专业课,很多研友都不理解为什么小万从来没有紧迫感,也不搞“题海战术”。小万自有道理,她不是不会挤时间,而是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她也不是不爱动笔,而是喜欢把自己认为好的题反复解析,这样每一遍都可以回想起之前的解题构思,温故而知新,对照相关知识点,找到新的技巧。

 

单细胞,就是让解决问题的方法变简单

  小万的理科强是众所周知的,可谁也想不到,让她头疼的竟是大家认为背背就能得分的政治。在离考试还有两个月时,小万发现自己对于复习过的政治题还是没有思路,书上的内容背了两遍,可做选择题时还是错很多。都说“得选择题者得政治”,这下可让小万着急了。她深谙木桶的“短板效应”,无论其他课程复习得多好,政治一科就有可能成为阻止她实现梦想的最大拦路虎。

  在一周的时间里,小万坐立不安,有人说她当初该报本校,也有人劝她大不了再考一年。她很快意识到自己的焦虑来自于瞻前顾后,与其用这宝贵的时间瞻前顾后,倒不如静下心来,做好该做的事,解决当下的问题。于是,11月时,小万每天早晨提前一小时起床背政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书背到一定程度后,小万做题的错误率自然降低了。“至美至简,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解决方法往往很简单。”小万总结说。凡事都不要瞻前顾后,放下包袱,向着既定目标坚定地踏出每一步,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单细胞,就是撞到南墙也不死心

  在专业课考试中,最后一道题特别难,小万很担心自己考得不好,刚过完年就回到学校。这时,身边的同学都在陆续找工作实习,小万也曾闪过一丝可能考不上、不如找工作的念头,但很快就消散了。小万打听到,北大的复试往往和初试成绩不太相关,而更看重考生的综合素质。于是,她决定无论考上与否,都要提前做好准备。

  小万开始巩固本科所学专业课知识,关注所考专业课的前沿发展方向,锻炼思考的方式,练习沟通反应能力……有志者事竟成,小万踩线进入复试。虽然复试时感觉自己发挥得不是很好,但这段时间的积累已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她很多。别人都觉得她是幸运的,但比起那些“撞了南墙”就悲观放弃、没有做好准备的考生,她不仅是幸运的青睐者,更是幸运的缔造者。

  小万现在说起研考的经历,嘴角依然带着一抹微笑,从她脸上丝毫找不到任何研考路上的坎坷和心酸。她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单纯、明朗,愿意做一个单细胞生物,“一根筋”地学习,遇到问题努力使之简单化,即使最后撞到南墙也执着地选择最后一搏。这也许就是小万的名校研考的秘籍吧!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