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刘 婧
在中国传媒大学报名确认现场,我遇见了这样一个女孩儿,她就在对面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读新闻专业,却迟迟不来确认,直到确认截止日期前一天,她才赶来。
我尾随她走出确认现场,看着她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不禁询问她的难处。原来,这个女孩儿在报名时注册了两个用户名,分别报了两所学校的志愿,一个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学,一个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广播电视新闻学。因为不是跨专业报考,专业课一直没准备。虽然人大和中传的书平时都在看,但从报名开始心里就没底,一直拿不定主意要考哪所学校,所以最终报了两所学校,交了两份报名费。
当我问她报考这两所学校有什么区别时,她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她认为,首先这两所学校的学习氛围不一样,人大偏深度,中传偏广度;其次将来发展前途不一样,人大是“老牌子”,社会影响力比较大,中传就业平台比较多,资源比较丰富;再次考题风格也不一样,人大理论性强、深刻,中传重基础,但题型活。“哪所学校更吸引你呢?”“其实人大挺好的,又处于海淀这样一个大学云集的地方,我挺想去那里见见世面的。”“那你为什么没有到人大去确认啊?”女孩儿犹豫了一下,说:“想来想去,可能还是觉得不适合自己吧。”她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倾向于实践的人,人大的学术氛围太浓厚,中传能给她更多的实习机会。从考题来看,她认为自己更适合于中传的考试形式,掌握好基础,以不变应万变,在万变中寻找其“宗”。
“有时候你不知道放弃其中一个有多难。”女孩儿苦笑着说。“那你想过没有,为什么放弃了这一个?”我追问。“因为另一个更适合我呗!”女孩儿的眼睛一亮,“我现在一身轻松。我觉得之前浪费了太多时间,现在得回去抓紧复习。”说着,女孩儿一路小跑着出了校门。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想告诉所有还在犹豫的考生,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