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婧
中秋佳节本是团圆的日子,可总有那么一群人回不了家。他们不是不想家、不是没有假期、不是买不到票,而是要留校准备研考。
今年中秋和“十一”长假相连,充分的自主复习时间正是考生备考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公共课和专业课大纲已陆续出炉,考生一方面可以据此把握考试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巩固暑期复习的内容,而后开始接下来的进一步强化。这个过渡阶段对整个研考复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研考成功与否的关键。
虽然考生不能和亲人团圆,但亲人的关爱从未远离。那一盒盒从远方寄来的月饼,那一条条简单却又亲切的短信,那一个个满怀思念的电话,都倾注了亲人太多的爱。他们的爱和儿女的梦想交织在一起。儿女的一声“爸妈,我中秋不回去了”,他们不仅不会责怪,反而会更支持地说:“孩子,加油!不差这么一个中秋节。”因为父母知道,孩子有未完成的梦想。
留校备考,也是为了同知识团圆。春天是基础学习,夏天是强化学习,到了秋天,就该收获“团圆”了。在这个阶段,考生的复习不再是分科目突破单项知识点,而是统筹兼顾,每天按各科的考试时间安排好复习计划,不能只侧重某一科基础知识的巩固,要让各科知识也“团圆”起来。考生要合理分配时间,攻坚自己的短板,让知识由零散的部分构成整体,形成框架,查漏补缺。
留校备考,同样可以和研友团圆。无论在“十一”假期的研考辅导班中,还是在学校的自习室、图书馆里,或是在微博的互动中,考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研友。和研友一起度中秋,也是一种另类的团圆,这团圆将成为考生日后美好而特别的回忆。
中秋留校备考,虽不能与家人相见,却能与家人心心相印;虽错过一次与家人的团聚,却能经历一次别样的月圆之夜,与知识团圆,与研友团圆,向梦想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