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访谈2013年研招后天起报名——访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立勇

发布时间:2012-09-26 期号:

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刘 婧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后天启动,此次报名仍分为两个阶段:9月28日至29日为预报名阶段,主要安排应届本科毕业生报名;10月10日至31日为正式报名阶段,所有考生均可报名。两个阶段报名同样有效。报名期间,考生可在每天9时至22时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网上报名系统进行报名。部分考生反映,在报名时对所选和所填的一些信息有些不理解。记者采访了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立勇。他从网报需要知道的常识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回答了考生的问题。

 

  记者:网上报名需要注册吗?去年注册的用户名,今年是否可以继续使用?

  王立勇:考生要先注册成为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用户,注册成功后点击页面菜单栏中的“网上报名”链接,按步骤开始网上报名即可。产生9位数字的报考号,则表明报名成功。考生要牢记注册账号、密码和报考号等信息。没有产生报名号,就说明报名未成功,校验码可以继续使用。考生要注意一个校验码对应一个报名号。

  登录研招网的用户名和密码,不仅在网上报名时使用,在后期的准考证下载、参加调剂系统等事宜中均会用到。考生要牢记研招网的用户名和密码。

  去年注册的用户名,今年可以继续使用。

 

  记者:报考除全国统考之外的其他类型研究生考试,是否也要进行网上报名?

  王立勇:根据教育部规定,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全面实行网上报名,所有类型的考生都要参加网上报名,包括推荐免试、单独考试、管理类联考、法硕联考、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农村师资计划等。

 

  记者:报名时,推免生要注意什么?

  王立勇: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统考,否则将被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及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其他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

 

  记者:网上报名时有哪些专项计划?

  王立勇:网上报名包括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农村师资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支教团推免计划等。考试方式选择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农村师资计划时,专项计划将分别自动设为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农村师资计划。考试方式选择全国统考、管理类联考、法硕联考时,考生可选择专项计划为“无”或“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其中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要与报考点所在地的省级管理部门联系获得校验码。考试方式选择推荐免试时,考生可选择专项计划为“无”或“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或“支教团推免计划”。其中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要与报考点所在地的省级管理部门联系获得校验码,支教团推免计划要与具有资格的毕业院校联系获得校验码。

 

  记者:考生通信地址和联系方式重要吗?

  王立勇:通信地址为考生接收复试通知书、录取通知书的有效地址,考生要准确填写,同时要填写可随时联系的电话。电子信箱也要填写常用、有效邮箱。

 

  记者:考生要怎样理解报考类别分类?

  王立勇:报考类别分为非定向、定向、委培(计划外)、自筹(计划外)。

  非定向研究生在录取时不确定未来的工作单位,在校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奖学金和其他生活待遇,毕业时要服从国家就业指导,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进行安排或实行双向选择。

  定向培养研究生培养费用由国家提供,在录取时就确定将来的就业单位,并由考生与招生单位和定向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培养合同书,毕业后到合同规定的单位工作。

  委托培养研究生的培养费用由委托单位提供,毕业后到委托单位工作,其他均与定向培养研究生相同。

  自筹经费研究生是招生单位根据社会需求,在培养条件、指导力量具备的前提下,用导师的科研经费、学校创收的经费或社会集资的自有经费培养的研究生。自筹经费生国家不负责分配。

  考生在填写报考类别时要注意,国家计划内“非定向”或国家计划外“自筹”研究生,入学时档案全部转入学校,毕业后可双向选择自主就业。若硕士生毕业后不离开原单位,要填国家计划内“定向”或国家计划外“委培”。报考类别为定向或委培时,考生要填写定向委培单位名称;报考类别为非定向或自筹,则不可填写定向委培单位名称。

  单独考试要选择国家计划内“定向”或国家计划外“委培”。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记者:考生选择报考点注意哪些?

  王立勇:报考点列表是和前面填写的招生单位、考试方式等相关联的,考生要仔细阅读相关单位公告,如有疑问可与报考点所在省级管理部门联系。考生要注意,报考点一旦生成报名号则不可修改。

 

  记者:应届生和往届生报名有什么区别?

  王立勇:区别主要在于填报内容。应届生不用填学历、学位证书编号,往届生要准确填写证书编号。报名时,考生要注意毕业学校是否合并,如有合并就要选择新的代码,并在现场确认时向负责人解释。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