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实习记者 刘 婧) 据了解,在复习过程中,有些考生认为好不容易盼到暑假,可以完全支配自己的时间,便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结果适得其反。有关专家建议,考生复习要合理规划,劳逸结合。
海峰,国际关系学院新闻传播学学生,大三时准备考本校国际经济方向的研究生。由于是跨专业考研,他经常感觉压力很大,于是那年暑假没有回家,特别留在学校复习备考。他每天5点半起床,开始背英语;中午吃过饭后就在桌上趴20分钟,之后继续看书;有时吃晚饭就在食堂打个馅饼,去图书馆的路上就吃完了。即使这样,晚上回到宿舍,他还会“加班”看到次日凌晨1点。但是每天这样努力,他看书的效果还是不高,看过之后就忘,甚至有时脑袋里一片空白。久而久之,他晚上睡不踏实,白天想睡却又不舍得睡。自己很节约时间,却没有提高效率。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有关老师建议,所有生物都有一个从白天到夜晚的24小时循环戒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生物钟。只有形成良好的生物钟才可使人保持饱满的精神,从而达到最好的工作和学习的效果。无论是学习还是休息,考生都要有一定的规律,做好计划、养成习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打破生物钟规律,不仅达不到复习效率,甚至可能造成身体正常功能紊乱,危害健康。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要学会适当放松。有人喜欢清晨跑步,激扬斗志,就去跑两圈;有人喜欢听音乐换一种心情,就听上一段;有人喜欢打球让自己淋漓尽致,就去打一场。当然,放松也要适度,注意活动的程度和时间的把握。建议考生多做一些有助于身体放松的活动,避免回宿舍后拼命打游戏或隔几天去外边大吃一顿,这不仅对放松精神无益,对身体也是一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