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实习记者 刘 婧) 暑假期间,有些考生不知不觉地给自己的复习也放了假,经常以复习的名义去自习,却不做复习的事。有关专家建议,应对这种行为的方法就是切实把握好方向、掌握好方法。
张杭是北京工业大学学生,说到暑期复习,他不禁感慨万分,本来可以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可就是因为在暑假耽误了复习,最后的成绩使他不得不调剂。
暑期前一个月,他每天按时间、按计划学习,效率非常高,仅用一个月就把其他考生需要半年时间复习的高数看完了。但暑假一来,他就开始懒散了,每天早上9点才起床,到了自习室,没什么状态就开始用手机上网、听收音机;11点去吃中午饭,饭后回宿舍休息到3点再来自习室;5点又到了吃晚饭时间,吃完晚饭去洗个澡;七八点回到自习室,学习不到两个小时就回宿舍了。如此算来,他每天有效的学习时间不到5个小时。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立勇说,在复习过程中,部分考生是打着复习的名义,却不复习。暑期复习,考生一定要切实做到2件事:第一是把握好方向,第二是掌握好方法。方向就是所谓的目标,考生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报考的专业,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并据此制订有效的计划。确定好目标之后,考生就要细致到每天看书的方法,在方法上既要注意“量”,又要兼顾“质”,即每天看多少内容,看到什么水平。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有一个抑制作用。放在研考复习中,就是下一门课程的学习,对上一时间段的学习有一个冲击和抑制。所以上午起床较晚的考生不宜再按原计划轮换课程,而是要在剩余时间内踏实地把其中一门课程看完,未完成的计划放到其他时间补回来。
复习的过程就是要把书读薄,把笔记读厚。将自己的理解和思想融入到知识点中,这样到考场上就可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使量变达到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