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刘 婧
暑期,是考研班最热的阶段。有些考生不仅报班,而且报了全程,一次性投资却往往坚持不到最后,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为此,记者采访了去年以第四名考进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的考生朱国庆,他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没有报任何考研班。他的经验是:考研可以不报班,但是基础一定要过关。
英语基础靠积累
朱国庆的研考英语成绩为76分,在研考生中成绩属于良好。在大学学习中,他一直对英语很感兴趣,这为研考复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复习中,他注重单词的背记和阅读的练习。一本考研词汇巧记速记在手,每天清晨背一遍,晚上温习一遍。他说:“阅读题一定要先做往年试题,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做题方法,然后再买一些口碑比较好的模拟题。模拟题一定要做两遍,第二遍的时候要把选项带回题中,总结第一遍做的时候出错的原因,把不会的单词、不明白的句子记好,以便以后翻阅。”朱国庆曾问过上考研班的舍友,英语的考研班都讲些什么内容,舍友说讲的是做题方法。朱国庆坚信,做题方法还是需要自己总结的,老师讲的方法只能作为一个方向,自己的方法还需要在不断练习和实践中总结。
政治基础靠总结
朱国庆回忆说,当年考研时每天他的舍友都去考研班听老师划重点,回来了按照所划内容背记。可是在他看来,政治复习不仅要有重点,更要全面。他没有买大纲解析,买了《任汝芬系列》,这本书不仅对大纲有详细的解析,而且知识点比较系统。朱国庆看了两遍书之后,就开始做往年试题,从中摸索考核规律,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还把这些知识点在书中一一做了记号,以便以后重点复习。对于主观题,朱国庆总结说:“每年的材料是变化的,但知识点不变。”所以他在背记知识点的同时,总结了大概的框架,每当答题时,框架就在心中显现出来,就不会漏掉得分点。最后,可适量买一点市场上的预测题,虽然不能预测准确,但是考生可以从中总结出当年的形势热点。
专业课基础靠联系
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朱国庆也非常注重基础。他把专业课的书都看了两到三遍,第一遍看时就做好笔记,第二遍看时就会把笔记做得更细一些,夯实专业课书目的基础。有些考生想走捷径,寻找一切和报考学校有联系的专业课辅导班、专业课备考笔记,以为这样就可以无限接近自己报考的学校。这是事倍功半的。虽然专业课辅导班、笔记也会点出重点、热点,但如果考生不看书,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预测试题上就会耽误自己。不看书就没有完整的体系,如对新闻专业考生来说,不认真看书就不知道新闻学基本观点和相关案例,不能把知识点联系起来,在答题时既不会全面也不能答到点子上。笔记还是自己总结的好,在做笔记的同时,考生可以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并形成综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