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刘 婧
记者:北工大明年招生有哪些新增专业?对于研究生有没有优惠政策?
王立勇: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交叉性学科——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学科于2013年开始招生。交叉性学科之前是在少数“985工程”院校实行的,近年来教育部有关专家建议,高校应多培养交叉性学科人才,所以在去年九月份,经教育部审批,北京工业大学新增了这个交叉性学科硕士点。
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为建设研究型大学和高素质、高水平的研究生队伍,学校拿出专项资金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项支持的制度,开拓了研究生的国际视野。
记者:北工大明年计划招多少硕士生?其中专业硕士多少人?学术硕士多少人?近年来招生情况如何?
王立勇:2013年学校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700人左右,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100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600人。详细的招生学科方向考生届时可以登录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anzhao.bjut.e?鄄du.cn)查询。
近年来我校招生学科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学位授权点由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增长到了18个,由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增长到了31个。新增了经济学门类的博士学位授权和艺术学门类的硕士学位授权。
记者:2012年考录比是多少?录取了多少人?今年招生有什么特点?
王立勇:2012年北工大研究生考录比约为3.1:1。报考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了5169,实际录取1676人,其中学术型硕士1114人,专业型硕士562人。总体趋势是学术型的考生人数下降,专业型的上升。
从今年起对于招生将实行优惠政策,一志愿考生100%公费。同时对于一志愿考生,由于没达到专业要求进行校内调剂的部分专业的优质生源,也同样可享受公费政策。
记者:北工大在学科建设中有哪些特色?
王立勇:北工大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由2009年的3570人增长到2012年的5169人,增幅达到44.8%。近年来,学科建设瞄准先进制造、信息科学、城市建设和生物医药重要领域,在服务北京地区的产业结构、人口资源、城市建设、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科技、节能环保、水资源和水环境等领域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逐步形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光学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交通工程等特色学科;同时组建了北京市先进制造学科群,以及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纳米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等特色交叉学科。
此外,学校大力推行“教师进团队,项目进方向,设备进平台”,研究生实训平台每年资助研发项目100-150项,平台年接待学生数量近3万人次。根据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开展导师分类建设;新增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类别,坚持培训制度;建立健全导师考评体系,将导师的考评结果与导师的聘任、奖励及招生名额挂钩,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记者:学校如何做好研究生的学习和就业的接轨?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向有哪些?
王立勇:北工大重视实践,力促创新。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增加操作实践的比重。同时通过丰富课外科技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2008年学校首批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先后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近100个,与京城控股等5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关系。校内建有2000多平米的研究生工程实训平台,设有激光艺术加工、智能机器人、DSP等10多个主题实验室,至今参与实训的学生超过30000人次。另外,学校通过设立研究生科技基金,以“小、快、灵、宽”为特点,鼓励学生自主实践、自主创新。
北工大已培养出了10000多名研究生。北工大研究生毕业后,在京就业的约有80%,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的中外大型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单位就业,另有约10%的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攻读博士研究生。
记者:什么样的考生适合报考北工大?考生该如何选择专业?
王立勇:北工大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高校,在学校的课程设计中工科间的交叉性比较大,有利于对科研的实践环节建立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于想考取工科学校研究生的学生来说,北工大是个不错的选择。学生可有更多时间、更多机会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此外,北工大在培养时兼容并包,即使不是重点院校的学生,在选择我校时有过犹豫的考生,只要抱着对科研严谨的态度和踏实肯吃苦的心,最后还是能够成就自己,实现科研理想。
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考生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但不能把这一点作为选择专业的唯一条件。培养兴趣比发挥兴趣更重要。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导师会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学生也有自我培养兴趣的责任。在决定方向之前,考生要多了解各学科情况、研究方向和培养领域,因为即使是同一学科每个学校在培养时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考生要通过登录学校网站查找相关介绍、找相关导师和招生办、搜集研究生课程等方式对于报考学科有更全面的认识,把报考专业的方向和自己的兴趣结合起来。此外,考生还可以找师兄、师姐了解情况,但是要注意,他们的评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一定客观、公正,考生要有选择地去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