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研考已经尘埃落定,想参加明年研考的考生也已开始跃跃欲试。作为过来人,我提醒大家,考研之前要慎重想好,选择专业要兴趣与就业兼顾,然后再用“心”备考。
要不要选择考研?
考生不能因为考研热,就盲目选择考研,要考虑清楚,自己适合直接就业,还是适合继续读书。考生不能把考研当成一种逃避就业的手段,更不能当成换得美好前途的筹码。考研,应该是为了有更多时间来积累和思考,为了得到继续深造的宝贵机会,为了收获更多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如果有这样的追求,也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就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考研。
我认为,研考试题也不算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考生对考研要“去妖魔化”,不要把它想得过分可怕而望而却步,更不要因为平时成绩一般就不敢考研。其实,平时的成绩不能代表考生真实水平和潜能,只要考生在备考期间选择了正确的方法、付出了足够的努力,相信成功的大门一定会开启。
怎样选择专业?
选择专业时应该兼顾自己的兴趣、未来职业规划以及性格、特长,同时适当考虑跨专业考研的难度,也就是自己想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适合做什么的问题。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对某个专业特别感兴趣,在复习中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这也与你的职业选择息息相关,一定要慎重对待。此外,要分析自己的长处和性格特点,不能勉强自己去报考完全不适合的专业。如果你性格外向,喜欢和人打交道,也许你就更适合销售类的工作,而不适合技术性或研发性的工作。
如果说在本科阶段,好学校比专业更重要,那么对大多数人来说,在研究生阶段,专业可能更为重要。当然,无论是学校还是专业,都没有你学到了什么和怎样应用所学更重要。如果觉得考某个最热门的专业有太高风险,也可以考虑该类别里相对较冷专业。比如说,如果你很想做法律类工作,但觉得考经济法研究生难度太大,那么可以考虑先考法理学之类的专业,或直接考法律硕士,并在读研期间多读经济法方面书籍、选择经济法相关课程,并写几篇相关论文,一样可以达到目的。
考前应该做哪些准备?
我在考研前也曾彷徨、动摇。这时,考生可以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心态可以决定备考的状态、发挥的水平。“你要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有些时候,我们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没有信心,而是因为没有信心所以才做不到。有一个心理定律说,只要相信什么事情,什么事情就真的会实现。所以,考生要给自己正面、积极的心理暗示,每天想象考上了之后如何,而不要多想万一考不上会怎样之类的问题。
考研的准备不在于早,而在于是否真正用心准备,是否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就像高速运转起来的齿轮一样,要保持一种连贯性。考研之前,考生要浏览目标院校的主页,了解招生简章上的内容,确认参考书有无变化。同时,还要尽量联系到刚考完研的学长学姐,向他们请教考试经验,这样可以减少方向性的错误,同时请有经验的老师、同学给你开列参考书单,也可以免去盲目找书的麻烦。
此外,考生也要注意拟订合理的复习计划。计划不仅要定时,还要定量,可以分为总计划、分期计划和每天计划。每天的计划可以变动,但分期计划尽量不要拖延。不要贪得无厌地买一堆参考书。一本好书读5遍,胜过5本好书读1遍。另外,考生不要忽视往年试题而狂做模拟题,要学会从中把握老师的命题思路,但不要仅仅依据一两年的专业课试卷猜测出题方向,专业课可能经常出乎你的意料之外。文科类的考生更要注意,有许多文科类的专业课题目是指定参考书里面没有的,所以一定要多浏览学术杂志期刊,掌握学术动态。
(首都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生 邸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