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申硕: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

发布时间:2012-05-14 期号:

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刘 婧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于5月27日举行。部分准备参加考试的考生对考试后的申硕路感到迷茫,也有考生对此不是很了解。记者采访了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立勇。

门槛:宽进严出

  王立勇说,同等学力申硕遴选环节相对宽松,获得资格的门槛比较低,而5月份的同等学力申硕水平考试需要考生加倍努力,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通过全国统一水平考试的比例大概在30%,同时后边的申请硕士学位的程序和学位论文达到的标准是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没有区别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可谓“严出”。

  和全日制的学生相比,他们属于边工边读,没有和在校生一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论文。和参加10月份考试的在职研究生相比,学习阶段和导师指导阶段又是分离的,导师只在论文答辩阶段给予指导。而10月份的考生在通过考试后,学校就会分给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两个导师共同指导。相对来说,到论文答辩阶段撰写的学位论文更有质量保证。

  高校授予硕士学位,在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还要取得规定的学术成果,即不仅需要通过论文答辩等环节,还有一定的成果要求。

价值:受益相当

  同等学力的申硕路会比正常的申硕路坎坷一些,但是获取的知识和那些最后获得硕士学位的学生是相当的。因为在培养过程中,学校会拿出和在校硕士生同等水平的师资力量分配到同等学力的研究生课程班,同等学力的学生同样可以受到与其他类别研究生质量相当的教育。对于10月份的考生来说,5月的考生可有更多的选择。10月的考试侧重专业型硕士,而5月的侧重学术型。这就圆了多数在职人员的考研梦:这些人想通过全日制的考研获得学术学位,却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学习、备考。

心态:过程比结果重要

  由于参加同等学力申硕的在职人员可享受同在校研究生一样的课程学习,考生应该更重视过程的学习。通过研究生课程学习,这些在职人员可拓宽视野,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根据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有效地将知识转化成职业能力。

  同时,考生更要看重知识的培养过程,而不是学位结果。有精力有恒心的考生,可以在学习中逐步积累、沉淀,加倍努力,多发表学术论文,在获得申硕资格后可多与导师沟通,获得更多指导,争取论文答辩一次通过。如果有些考生最后没能如愿以偿申请到硕士学位,也不必自怨自艾。在两三年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他们也收获了知识。

报名: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参加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的在职人员首先要把心态调整好,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过程中。目标侧重于解决工作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其次,要提前去了解选择的学校,考虑在校学的学科是否能与工作衔接起来,为以后的工作更好地服务。再次,要提前了解硕士学位的授予条件和答辩的相关流程,对于申请学位学术成果要求与自身能达到的预期相差大的应慎重考虑。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