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邵会莲 徐 凡
迈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门,走过绿树参天的校园甬道,素雅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校门映入眼帘。
下午四点,随着上课铃声响起,喧闹的楼道顿时安静下来。高中年级的选修课时间到了。记者随手推开一间教室,只见学生们正埋头于实验,有的在用台钳打磨手中的小木件,有的在和同学商量、研究自己的作品。
作为全市唯一坐落在大学校园里的中学,北航附中浸润于北航学风浓郁的书院气息和航空航天的高科技氛围中。步入校园,记者发现,身边走过的附中学子大都朝气蓬勃而又多了几分学院气质。
这所已经有50余年建校历史的老牌名校,已形成以航天科技为龙头、以航模和机器人为亮点、全面发展的科技教育特色,尤其是在与大学联动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中学大学联动培养,托起学生蓝天梦想
高一年级学生张家祺已在北航附中学习、生活了4年。谈起校园生活,她告诉记者,感受最深的是一种大学氛围,“生活在这里,就像提前体验了大学生活。”除了到北航实验室上北航教授的选修课、听讲座,每天穿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在北航操场上做广播操、上体育课,拿着学校给每个学生办理的北航校园一卡通,到北航食堂和大学生一起用午餐,业余时间去北航阅览室读书、自习……
这所坐落在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的东南角的中学,也是北京市唯一坐落在大学里的中学。这个得天独厚“天生一家人”的优势,不但让北航附中学生得以浸润在浓郁的书院气息和航空航天高科技氛围中,也使附中获得了这所国内顶尖蓝天大学多方面的大力支持。
200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科技后备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艺术后备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在北航附中成立。
校长于秀娟介绍,依托大学支持,附中积极探索与大学联动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截至目前,学校已与北航21个院系、研究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北航的操场、食堂、自习室、游泳馆、图书馆等资源都面向附中学生开放。北航的30多位专家、学者都是附中的校外科技顾问和校外科技辅导员。科学家和教授们走进附中开办讲座,开设航空等方面选修课。
北航的很多社团也对附中学生开放,如附中的学生社团与北航的天文社团合作且成为北航“北斗巡星会”的分社。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提升了科学素养,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动手能力。一些拔尖创新人才的苗子由此茁壮成长。北航附中已成为航模等科技领域的一支强队,蜚声海内外:仅2012年学生已经获得2个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在刚刚结束的荷兰青年科学家论坛中获得铜牌。
依托人大附中支持,注重精细化培养
从2006年起,北航与人大附中签约,两校深度合作共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担任北航附中顾问,原人大附中副校长于秀娟、吴鹏程分任北航附校长、书记。学校引进人大附中先进的育人理念、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
北航附中老师和人大附中老师联合备课。附中教师寒暑假期间全员参加人大附中的教科研年会。平时的教学中,年级备课组也会定期参加人大附中、人大附中分校的集体备课,实现了与人大附中统一教材、统一模块(必修、选修模块)、统一进度、统一时间、统一考试和统一评价。
2007年,北航附中初中部成立了人大附中班,由来自人大附中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并进行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教学。人大附中高中部成立“北航班”,接收北航附中成绩优异的高中学生。这一系列举措,让北航附中的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附中书记吴鹏程介绍,作为人大附中课程联合体的成员,北航附中的学生可以参加由人大附中自主命题的自主会考。学生学习自由度更大,也给了学校更大的自由教育空间。
在这里,初高中每个年级只有五六个班,每班不到40人。学生因此可以得到老师的更多关注。“创新潜质不只存在于个别人身上,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要成为一片育人的沃土,创新的种子一旦落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就要给他足够的营养,为他搭建起感兴趣领域的更高平台。”于秀娟表示。
学校的这种育人理念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作的初二学生丁科的家长方铭琳博士说,女儿在附中读书,对学习感兴趣,每天都很快乐、阳光向上。学校为孩子们配备了北航的大学生当辅导员。与父母相比,年龄上的接近,让孩子遇到困惑时更乐于倾诉和沟通。孩子加入了学生会,综合素质和视野开阔,而不是只会埋头读书。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不断提升。作为一所区级示范校,去年该校中考录取分数线已经进入了北京市示范校的行列。高考成绩每年上一个新台阶,2011年该校高考理科本科上线率达到了98%,其中重点本科上线率为86%。文科的本科上线率达到了100%,其中重点本科上线率达92%,另有8人被国外知名高校录取。
增设“通航教育实验班”,学生入住大运村
“第一次摸到方向舵,看到屏幕上模拟的山、海等外界环境,特别紧张!第一次飞的时候,掌握不好力量,很容易“坠机”,每人可以操作半个多小时,大家都特别兴奋!”高一3班的李娴娜告诉记者,去年一入学,她就参加了学校通用航空科技教育的选修课,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上模拟飞行课时,她和同学去了北京航空大学飞行学院的模拟飞行教室和空军的飞行基地,看见歼10、直升机、战斗机;不但看见,还亲手操作,体验了“在空中”驾驶飞机的感觉。
今年,北航附中为适应国家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需要,从学校的特色和专长出发,为有志于蓝天事业的学生搭起飞翔的平台,为国家储备通用航空科技人才,学校开设了“通航班”,招生30人,需要住宿的考生可提出申请,学校将提供大运村学生公寓等住宿条件。
于秀娟表示,“通航班”学生要学习航空科技基础知识、航空飞行相关知识及工程、设计、地勤等相关领域知识和技能,掌握通用航空科技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增加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学习。学生将由该校教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教师进行指导。由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资源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的大学课程,也可以进入相关的科研院所及实验室,在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科研实践。通用航空科技教育实验班学生须完成高中生必修、必选及选修课程的学习和实践,3年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I课程中至少要获得22学分,在选修II课程中至少要获得6学分,总学分至少达到144学分。
通航科技课程和通航专业英语课程都属于选修,每课程每学段安排40课时,获得2学分,共计5个学段200课时,全部课程修习完成并通过测试将获得10学分。全部课程修习完成并通过测试将获得10学分。以上课程在通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核后,部分学分可以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认可。另外,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3年共计15学分。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在3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通用航空科技教育实验班的学生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航空航天领域进行选择,由学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各院系进行协调,帮助学生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室,接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家、学者的指导,进行自己的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毕业时,学校将结合学生的志向和兴趣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相关学院推荐,争取北航大学自主招生等政策支持。还可考取私用飞行驾照,考入航空领域相关专业包括航空科技及地勤等相关领域专业学习。
为有志于蓝天的孩子插上双翅,为他们打造健康的身心基础,我们相信,“通航班”学子和他们的附中同学们定会在不久的将来一飞冲天,自由翱翔于万里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