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新一轮 留心三误区

发布时间:2010-01-16 期号: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刚刚结束,部分大三生开始筹划参加2011年研考。记者总结出往年考生在备考初期容易陷入的三个误区,并请三位在研考中取得高分的过来人给出建议,希望下一届考生给予重视。
 误区一
复习时间要长
  考生张强认为,研考很难,因此越早备考越有优势。他从大三上学期就开始搜集信息,看辅导书,背英语单词,做往年试题,但到大三下学期,由于平时功课很多,中断了4个月。暑假重新备考时,他发现以前看过的知识都忘记了,过早备考并没有收到好的效果。
  研考英语取得84分的何晓杰建议,如果考生从提高自身整体知识结构出发,早做准备不是坏事。但如果考生一开始复习就明确是为了准备考研应试,那就不宜动手过早。首先,考生备考时间过长会过早进入疲劳期。其次,面对日趋灵活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仅把指定教材背熟是不够的,更要对该学科领域有更广泛的了解。另外,每年考研大纲,尤其是政治大纲经常有变。因此,考研准备并非越早越好,关键是平时自身能力的培养及知识的积累,同时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合理安排复习计划,一般在大三暑假进入初步准备和整体规划阶段即可。 
 误区二
上辅导班要多
  有些考生认为,上考研辅导班越多,越有利提高成绩,考上的几率就越大。考研期间,某考生参加了春季基础班、暑假精讲班、秋季冲刺班和考前点题班。最后,他的成绩并没有明显提高,过多的辅导班反而成了累赘。
  研考总成绩取得440分的秦文文认为,考研辅导课程的内容强度很大,一堂课要3个小时左右,老师讲得也很快,考生仅听讲就已经很疲劳了,课下还要消化吸收,所以建议考生不要同时上多个辅导班,不要贪多而应求精。另外,辅导班的老师授课水平参差不齐,考生要选择口碑好的。其实辅导班并不是最重要的,它只能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考生备考的关键在于掌握教材上的原理、核心知识点。
 误区三
选专业要热
  考生龚伟认为,现在一些冷门专业的研究生不好就业,考一个热门专业的研究生容易就业。小龚虽然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工商管理硕士,但性格内向的他并不善于与别人沟通和协作,这让他觉得自己并不适合这个专业,而且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MBA找工作并没有太大优势。
  研考总成绩取得427分的李志建议,有些考生在确定专业时并未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究竟想学什么专业,而是听别人谈论哪些专业热门就盲目跟风,或看到有些人毕业以后进了大公司,工资待遇很优厚,就不惜跨专业也要挤进去,但工作了一段时期后发现,自己的志向并不在此,但那时再想改行就很难了。因此,考生在决定考研之前,最好对报考专业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北京考试报记者 陈霄飞)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