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许 卉
当职场人遭遇工作兴趣渐失,有意放弃积极主动的工作,转变为被动、拖延,也就是出现了心理罢工时,我们要如何应对,怎样科学、有效地调整?为此,英才网联日前推出“职场心理罢工大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经常感到心理罢工的职场人占55%。
66%的职场人因发展目标模糊产生心理罢工
英才网联调查结果显示,让职场心理罢工的原因中,对工作本身失去兴趣占26%,发展目标模糊、感到前途无望占66%,任务难度超出个人水平占13%,自身竞争力明显不足占12%,气候、工作环境不佳占17%,找不到归属感占36%,上司的不公正作为占32%,人际关系紧张占6%,薪资待遇与付出不成正比占42%,难以协调事业与家庭冲突占6%。
在导致心理罢工的原因中,占据前三甲的分别是发展目标模糊、前途无望,薪资待遇与付出不成正比和始终找不到归属感。英才网联职业指导专家表示,这三种情况并非不可逆转,如发展目标模糊时可以通过树立较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且不断分解、细化小目标来清晰发展方向和应采取的措施;主观认为薪资待遇与付出不成正比时,要先明确个人业绩是否清晰可见,再凭借业绩成果提请加薪;而归属感不仅仅来自团队的接纳,更多取决于个人的主动融入,与团队拥有一致的目标、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喜于共享等均可以增加归属感。
55%的职场人表示经常感到心理罢工
据“你心理罢工的频率是怎样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经常感到心理罢工者占55%,每年都有1-2次心理罢工迹象者占27%,3-5年就会有一次心理罢工感受者占11%,从没有过心理罢工者占7%。
英才网联职业指导专家表示,职场人偶尔有心理罢工现象很正常,这相当于不适宜状态的预警。频率不是很高的心理罢工,常能提供更好的发展想法,用好则能成为福利;但若经常感到心理罢工,则说明职业发展方向需及时调整,重新审视目前的工作是否是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因为只有在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领域里发展才能挖掘潜能,取得成功。
调查发现,技术、操作岗位的心理罢工者居多,占了42%。英才网联职业指导专家表示,因工作性质而决定,机械性、重复性较强的技术、操作类工作者以及要付出更多精力、承担更多责任的经营管理类工作者更易出现心理罢工现象。因此建议这两种类型的职场人要善于主动地自我调节,平衡工作和业余生活,一线技术人员要学会发现工作的乐趣,避免枯燥乏味的机械操作,而经营管理者要合理计划分配工作,避免事无巨细而时刻神经紧绷。
发生心理罢工时 近四成人选择抱怨拟跳槽
“当你感到心理罢工时,你会怎么做?”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四成的职场人会频繁抱怨并做跳槽打算。英才网联职业指导专家表示,当出现心理罢工时,首先要正视现实,通过自省发现究竟是事件本身还是对个人事件的偏激认知导致了心理罢工,是否可以通过改变看法得到缓解;其次可以通过丰富业余生活、美化办公环境、陶冶情操转变心境;最后要养成善于沟通的习惯,向信赖的人及时倾诉,避免独自承受压力。若不能运用正确的解决心理罢工的方法,频繁抱怨只能加剧心理罢工,最终导致冲动离职,造成职业发展的非连续性。
英才网联职场专家提醒,职场人要更加关注、觉察自我的心理状态,短时的情绪波动常可以作为状态调整的信号,有助于我们重整能量。陷入心理罢工的职场人无需恐慌,更不要盲目抱怨、草率离职,要平和心态,重新审视个人职场协调能力,职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规划的契合度等,理性自我评价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