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许 卉
暑期毕业生招聘会接近尾声,大多数毕业生已经成功就业,出现在招聘会上的毕业生少了。没有了拥挤的人流,求职者的一言一行,尽收用人单位眼底。记者发现,有些求职者自身条件不差,却因为不当的言行失去机会。
最常见:乱丢垃圾
“我性格严谨细致,非常有社会责任感……”毕业生小王在自己的简历中这样评价自己。她应聘的是一家证券公司的行政岗位。通过观察,这家公司的招聘负责人陶靓却认为这个自我评价不属实,因为小王的一举一动陶靓早就看在眼里了。
原来,陶靓公司的展位靠近会场入口,小王在招聘会一开场就进来了,由于此时展厅内还有很多企业负责人尚未到场,小王就把入场时领的参会资料铺在地上,坐在门内侧的空地上等待。约半小时后,大多数企业代表入场落座,小王起身去场内求职,却将刚才铺在地上的资料丢在原地,而垃圾筒就在离她不足十米的地方。
“招聘时,除了看重求职人员的专业能力外,责任心和个人修养也很重要, 比如,是否乱丢垃圾、饮料瓶等,是否大声喧哗,这些都是我们对员工的考察范围。”陶靓表示。
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招聘负责人佟文珊今年参加过十几场招聘会。她表示,求职者在招聘会现场随手丢垃圾的行为很常见。一些大学生翻了翻从招聘单位拿来的介绍材料后,就随手扔到地上;有的人把饮料瓶随手放在招聘台旁边,被人踢来踢去。虽然招聘官不会因为这个行为就给求职者“判死刑”,但这些细节会让求职者失分。
印象差:拉手求职
男朋友帮女朋友背着包,一手拿着水杯,另一只手拉着女朋友,两人在招聘台前不时交换着意见。记者看到,招聘会现场,不少毕业生“拉手”求职,有的是男女朋友结伴,有的是和友人结伴。记者随机对30名求职者进行了采访,六成的求职者是结伴来求职,其中超过半数是男生陪女友来求职。随后,记者又对会场一侧的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所有招聘负责人均表示,对这种求职行为“印象差”。
“因为会场宽敞,离很远我就开始注意周围的求职者。有个应聘的女生只远远地看,不敢往前走,最后是被男友一步步推过来的;有的女孩刚投完简历,结果不太好,脸色立刻就很不好看,男友还要在旁边哄着。这么胆怯、不独立,我们怎么可能聘用她们呢?”一家建筑公司招聘的人事经理告诉记者。
除了情侣外,记者还遇到同一寝室的2名女生,俩人一直手拉着手在招聘摊位前走来走去,你陪我挑岗位,我陪你投简历,投的都是相同的公司。面对记者的采访,俩人都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但在用人单位看来却不是如此。“这容易给人一种不成熟、不独立的印象。”一家外地企业的人事主管告诉记者。他们单位经常会安排员工出差,如果把工作机会给这种人,担心她们无法胜任。
零容忍:呵斥父母
有的毕业生可能是在家养成了和父母说话粗声粗气甚至颐指气使的习惯,在招聘会现场也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对父母的一些不尊重言行很让招聘官反感。
一家服装设计公司的展台前,一名女孩正在和招聘负责人杜彬交谈。女孩的妈妈替孩子背着包,一只手里拿着女儿的一沓简历,另一只手拿着扇子站在女儿身后等待。
杜彬看到女孩简历上的实习经历非常丰富,交谈进行了十多分钟,对女孩的大致情况比较满意,“下周到我们单位来面试吧。”一听到杜彬说这话,站在身后的家长从书包里掏出一个装着咖啡的水杯,拧开盖放在招聘展桌上,准备等女儿聊完了给她喝,却一不小心碰倒了,杯子掉在地上洒了一地。还没等妈妈开口,女儿就嚷了起来:“你还能干什么?净给我添乱!”说完从妈妈手里夺过简历扭头就走,妈妈一边在后边道歉,一边慌忙捡起杯子去追女儿。
这一幕让杜彬和附近的招聘官都惊呆了。杜彬看在眼里,低头在女孩留下的简历上方画了个“X”号。“本来我对父母陪聘的行为就比较反感。而这名毕业生居然因为长辈的无心之过,就在大厅里吵嚷,对长辈起码的尊重都没有。另外,她也没有清扫地上的咖啡,弄脏了地板不说,万一别人踩上滑倒呢?可见她根本就不为别人考虑,缺乏责任心。”杜彬表示。
记者随后采访了附近的10名招聘官,所有人均表示“坚决不会录用”这位毕业生,对于不尊重父母、长辈的行为,招聘官表示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