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许 卉
“前程无忧”日前对2357家企业和1230位应届毕业生展开调查,结果显示,70%的雇主都被毕业生“放过鸽子”,甚至有近两成雇主每通知四人来面试,会有至少三人不来。在今年毕业生人数最多,签约率尚不足三成的情况下,应届生签了就业协议又反悔、答应了面试又爽约的现象依旧不少。记者采访发现,两种求职心理“卡”住了就业率。
就业越难 越得找好
上周,在北京中高级人才市场举办的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昌平区某事业单位的展台前,招聘负责人正在修改招聘启事,原本标注着“已招满”的两个岗位现在又重新开始招聘了。原因是有两名毕业生找到了“待遇更高”、“离城区更近”的工作而毁约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据某高校就业指导老师透露,往年此时的签约率能达到七八成,今年却还有半数毕业生在观望,“工作越是难找,就越得找到好工作”是这部分毕业生的普遍心理。
张山是某高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专业毕业生。今年年初,一家国有制造企业到张山所在学校进行招聘宣讲。“我们学校有不少师兄师姐在这家企业,工作地点又离我家乡不远。”张山当时感觉对这家企业挺满意,工作也会比较稳定。通过三关的面试后,张山和这家企业签了约。可临近毕业他却越来越犹豫,通过和同学的比较,他觉得自己的工资太低了,而且家乡的发展不如在一线城市好,最终他选择了毁约,重新踏入人才市场寻找更好的机会。
面试爽约的现象更常见。“昨天一共给10个人发了面试通知书,约好今天面试,结果只来了1个人。”某商务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刘江无奈地说。“现在面试爽约的求职者比前段时间还要多。3月时,每次面试也不过两三个人不来,现在反而是只来两三个人。马上就到6月了,这些孩子也不怕找不到工作。”
有业不就 自动放弃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程无忧”关于毕业生爽约情况的调查报告里,有超过20%的学生承认“其实工作不难找,只是自己比较挑剔”。而挑剔的背后,是对“上班”缺乏兴趣。
一位受访的毕业生表示,自己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时尚杂志编辑。虽然她曾被两家其他类型的媒体看中,但她认为自己可以找到薪酬更高、和自己目标更贴近的工作,慢慢找总有机会的。如果在毕业前找不到最满意的工作,其他工作她暂时不会考虑。
今年,针对大学生“就业难”进一步升温的情况,“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表示,今年的低签约率和2009年的情况不一样。2009年初,雇主对经济走势正处于观望期,缩减招聘数量成为相对安全的选择;但如今的低签约率则更多是由于年轻人的就业观与以往有所不同,他们对职场缺乏兴趣和勇气,“找不到好的宁愿不做”是不少学生的心态。冯丽娟说,毕业生普遍对自己的定位是“受到高等教育的社会精英”,但在实习、求职和面试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期望的“礼遇”,这使他们对职场提不起兴趣。所以“薪酬比较低”、“工作不适合我”成为“爽约”的借口。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届毕业生陈伟作为“过来人”提醒,找工作时考虑自己的理想和兴趣本身没有错,但是理想之所以成为理想,在于其难以实现。“一步能实现的目标就不是理想了,所以在求职时要懂得隐忍,懂得退让,先就业后择业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陈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