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许 卉
现状:签约率不足三成
2013届毕业生“金3银4”的就业黄金季已经结束,而目前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不足三成。
记者日前从市人力社保局获悉,今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有22.9万人,截至4月下旬,签约率为28.24%,低于往年水平。调查报告显示,虽然用人单位较早启动了招聘工作,但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需求数量略有减少,岗位质量也有一定下降,尤其是民营企业更为明显。
“市属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需求为9.8万人,同比减少1.6万人,降幅达14%。”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张祖德介绍,“受国际经济形势和贸易摩擦、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减少,传统就业岗位趋于饱和。”
此外,北京生源毕业生适应市场的意识不强,择业观念受家庭影响较大,出现标准过高、不愿到基层就业、甚至“有业不就”的现象。
在5月,毕业生就业还有哪些途径?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该如何把握?有关人士提醒,毕业生求职要抓住春天的“尾巴”。
建议:放宽眼界路更宽
是留在北京还是回乡就业?是坚守本专业就业还是跨专业就业?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这些问题让毕业生困惑。有关就业专家建议,毕业生不要被就业地区和专业绑住手脚,放宽限制才会有更多就业机会。如果毕业生所学专业在家乡或二三线城市能有较好发展,就没有必要扎堆北京承受更大的压力和风险。
“就业后脱离本专业的现象非常正常。”资深人力资源专家李晶提醒。他认为,很多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需要的是具备基本职业素养的大学生,而不是专家和技术能手。只要毕业生认为自己基本的职业素质修炼够了,尽可以大胆地向其他行业寻求面试和实习机会,开拓更广的就业领域。
跨专业就业时,“缺乏相关经验”是毕业生最常遇到的“拦路虎”。因此,毕业生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要适当降低目标,尽量选择提供培训机会的企业,让自己可以尽快从“外行”转为“内行”。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先就业再择业”的呼声愈加强烈。智联招聘就业专家刘明洋提醒,从大一、大二就在进行职业规划的毕业生,通过大学期间的各种实践已经对行业、自身有了相对全面的认识,同时了解自己与目标的差距,通过不断改进提升自身素质,可以坚持先择业。“毕业生要尽量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选择职业,毕竟第一份工作需要的是热忱,这样才能做得久一些。”刘明洋提醒。如果大学期间没有很好地规划和实践,没有明确的方向,而企业又能对应届生有比较成熟的培养,那么先选择就业,再在实践中不断验证能力和调整方向也未尝不可。
提醒:5月还有多条就业路
按照往年毕业生就业规律,进入5月,毕业生招聘虽然进入淡季,但仍有大量的就业机会可供选择。专家提醒,把握机会,主动出击,毕业生依然可以抓住就业春天的“尾巴”。
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将于5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民营企业与高校毕业生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招聘周期间,各地将组织民营企业到高校进行招聘,届时专场招聘会、网络招聘会将同步进行。
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报名正在进行,于5月26日截止。按照有关规定,服务期满的志愿者在升学、就业上享有专项优惠政策。
本市预征入伍网上报名也将于本月启动,参军入伍的毕业生将享受考研、报考公务员等专项升学、就业优惠政策。志在军营的毕业生可以留意相关报名信息。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业专家周婷丽提醒,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不要灰心,5月是个“捡漏”的时期。有的毕业生考研成功放弃就业、有的毕业生手中攥着多个工作机会但只能签一家,其他用人单位只能再重新招聘,这些工作岗位对还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来说都是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