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 东城区国企招聘会日前在东城人才服务中心举行,东城区国资委携旗下6家国企组团招聘150余人,其中半数岗位面向应届生。记者在招聘会现场发现,毕业生选择国企多是被“体面”、“福利好”吸引,而“吃苦耐劳”却成为多数国企招聘毕业生时最看重的因素之一。
北京崇远投资经营公司旗下的便宜坊此次带来了14个招聘岗位,其中有10个岗位专招应届生,这些岗位全部都为“储备干部”:直营店人力储备干部、行政管理储备干部、服务储备干部等。在招聘展板中这些岗位并未约定毕业生要“专业对口”,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要求都是“无”,学历要求多数为本科。其中“库房管理储备干部”一职的学历要求为专科以上,可以说在对毕业生的求职门槛上的要求并不高。
根据招聘启事上开列的年薪,这些岗位年薪在2.4万元至3万元之间。即便如此,仍有大量求职者投简历。还有不少已经工作了一两年的往届毕业生来和应届生“抢饭碗”。一位就职于一家私企的毕业生告诉记者,自己现在的工作工资虽然不低,但要经常加班,相比之下,他认为国企的工作清闲,而且看起来更体面,还有各种车费补助、年终奖金、补充医疗保险、节日福利等在私企享受不到的“软待遇”。
那进了国企就不用“吃苦”了吗?事实并非如此,记者注意到这些招聘展板上的“硬性规定”里,几乎每条招聘条件中都有“吃苦耐劳”的字样出现。北京崇远投资经营公司总经理吴克禄解释,毕业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进入单位后一般都要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大多数“储备干部”的岗位都要求毕业生在入职后的一年内在各个岗位轮换工作,这一年里他们要在餐厅端盘子、在超市理货、下到车间检验产品,“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毕业生尽快熟悉各个工作环节。如果毕业生一开始就抱着‘享受’的心理是绝对做不好工作的。”吴克禄说。该公司去年从百余名应聘者中精选出来的3名毕业生,其中一位坚持了不到两个月就放弃了。
另一家商超集团的招聘经理陈先生表示,公司近几年每年招聘的应届生中,平均10个人里能坚持工作满一年的只有3个人。“短期内离职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毕业生本人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毕业生在找工作前要理性定位,做好近远期的职业规划,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工作、能做什么工作,再带着这样的目标去找相匹配的单位,或许可以防患于未然。”陈先生提醒。
相关链接:
智联招聘日前公布的2012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显示,在“90后”毕业生眼中,“金饭碗”正在从外企向国企回归。约有四成毕业生打算去国企工作,同比增加了13.3%。智联招聘专家表示,回归国企是新生代求职者普遍焦虑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