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许 卉
随着各高校陆续迎来新学期,各种校园招聘会、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也将集中举办。毕业生参加招聘会时要注意什么?在和用人单位初次接触时哪些问题可以问?哪些问题不能问?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不用场场都去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专家李晶表示,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不同于社会招聘会。一般社会招聘会更加看重求职者工作经验,而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不是很高,毕业生求职的成功率会提升很多,所以建议毕业生要多参加大学生专场招聘会。
毕业生参加招聘会前要做筛选,没必要场场参加,要先提前了解参会企业、招聘岗位等信息,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参加。毕业生可以通过查看招聘会主办方的网站、会刊等方式尽可能地了解参会单位情况,包括企业名称、岗位名称、工作要求、任职要求等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求职意向筛选并列出小范围的目标单位。最好再将选定的目标单位的展位编号写在纸上,这样在参加招聘会时可以直接按展位编号快速找到目标单位,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求职效率。
谈“薪”要有技巧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毕业生在招聘会上“不敢问薪水却最想问薪水”。那么,招聘会上是否适合咨询薪酬呢?
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居阳表示,工资、薪酬福利等这种敏感性的问题,不太适合在招聘会上提问。尤其是有些毕业生一上来就问,这会让用人单位非常反感,“求职者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样为企业创造价值,提升自己,而是先考虑薪酬待遇,会让招聘官怀疑他的求职动机。”居阳提醒。
但是,招聘会上谈“薪”也并非是禁令。但怎么提、选择在什么时候提,确实需要求职者采取一些技巧。如果毕业生非常想了解用人单位的薪酬水平,可以在参加招聘会之前就先对自己的目标职位在行业内的薪资范围做一个了解。比如,毕业生可以通过上网查询、师兄师姐的介绍等渠道来了解某个行业的某个职位在某个地区的薪资范围。在询问薪资的时候要委婉一些,可以这样表达:“我之前对这个职位的平均薪资做过了解,平均在××元至××元之间,请问贵公司该职位的薪酬在这个范围内吗?”
切忌扎堆求职
记者在多场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发现一个现象:毕业生们喜欢和同宿舍、同班同学一起结伴求职,在投递简历时也是“集体行动”。“人多力量大,可以壮胆儿”,这是多数结伴求职的毕业生的想法,但在有关专家眼中,这种扎堆求职的方法效果并不好。
北京博思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先生提醒,结伴求职的毕业生由于所在院校、所学专业都相同,一起递上简历,容易让招聘方产生审美疲劳,也可能导致毕业生的自身优势被掩盖。此外,结伴求职的行为,在用人单位看来跟“父母陪聘”、“情侣陪聘”本质一样,会使招聘官感觉毕业生依赖性强。所以,即便是和同伴一起去招聘会,一旦进了会场也要尽量分开行动,独自求职。
如果受条件限制,和同伴参加同一场招聘会,毕业生就要想办法让自己脱颖而出,尤其要在简历上花功夫,要将自己和同伴“区分”出来,把自己和职位相关的实习经历放在简历的醒目位置,如果自己比同伴多参加了哪些社团活动、有过哪些志愿者经历等,也一定要在醒目的位置突出出来,让用人单位立刻就能看到求职者的特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