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许 卉
每到毕业时,不少毕业生都要面对回家工作还是留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异地就业的抉择。咨询机构麦可思对2008届大学毕业生3年后的跟踪调查显示,异地就业的毕业生月收入高于在家乡就业的,但在家乡就业的稳定性和满意度高于异地就业。
月收入:在他乡>在家乡
调查显示,毕业后一直在异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其3年后的月收入(本科为5795元,高职高专为4399元)高于一直在家乡就业的毕业生(本科为4660元,高职高专为3678元)。
据麦可思分析,能长时间在异地就业,也许是该群体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的体现,因此月收入也较高。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2008届毕业半年时在生源地就业,但后来离乡发展的大学毕业生,其月收入涨幅(本科为147%,高职高专为141%)最高。
变换就业城市,是比在同一城市中变换就业单位更有挑战性的选择。也许是因为异地工作提供了更高的薪资和更好的就业环境及发展前景,原本已经在家乡就业的毕业生愿意变换就业城市,到异乡就业。
稳定性:在他乡<在家乡
调查研究发现,毕业后一直在非生源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其3年后离职率(本科为54%,高职高专为73%)高于一直在生源地就业毕业生的比例(本科为50%,高职高专为66%)。换言之,留在家乡就业的毕业生工作稳定性更强。
麦可思分析,毕业生选择在家乡就业,可能是出于照顾家庭或利用人际关系的考虑,宁可在薪资上有所牺牲。
满意度:在他乡<在家乡
毕业后一直在生源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其就业满意度(本科为34%,高职高专为28%)高于一直在非生源地就业的群体(本科为32%,高职高专为25%)。
据麦可思分析,可能对背井离乡的毕业生来说,独立生活带来的压力、对异乡城市的距离感以及遇挫时缺少亲人的关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他们的就业满意度低于在家乡工作的毕业生,但是更高的收入和对未来工作、生活更长远的憧憬和规划,也许是他们依旧愿意留在他乡继续打拼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