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实习记者 许 卉) 昨天上午,随着二七轨道交通装备公司车间里传来的“叮咣、叮咣”声,全市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开锣了。数十名钣金工人左手拿着样冲、右手拿着铁锤,一下下把铁板打凿成规定的形状。当天,100余名参赛选手现场进行了天车工、焊工、冷作钣金工3个竞赛工种的初赛。
本次大赛报名渠道多样化、对报名者不设门槛,吸引了企事业单位职工、职业院校教师、学生等群体踊跃报名。截至5月底,共有53万名选手报名参加竞赛,人数超过前两届大赛报名人数之和,占全市技能劳动者的10%,比预计的30万人超出近八成,参赛人数达历年之最。其中,6000多名技校学生首次参赛。
参赛选手报名主要集中在工业和服务业,占所有报名选手的98%。其中工业相关工种的参赛选手约占52%,服务业参赛选手约占46%。
随着参赛人数的增加,竞赛工种的数量也从198个增至207个,其中瓜果种植、家禽饲养、动物防疫、乳品检验等一大批绿色就业工种均首次亮相赛场,参加绿色工种竞赛的选手约占参赛人数的0.9%。
据介绍,本次大赛中,将有2万名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破格”获取相应级别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各竞赛工种获得市级决赛前10名的选手,将不再局限于平常取证所要求的年限以及逐级取证方式,直接晋级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优秀选手还能享受到多项奖励。所有市级竞赛获奖选手直接纳入北京市技能人才储备库,市级决赛冠军选手将被授予“北京市技术能手”称号,可获优先推荐“北京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评选。
此次大赛系列活动自2月23日启动,预计历时10个月。经过3个多月的前期筹备,大赛主体活动在6月至10月集中举行。全市范围内各级(初赛、复赛、决赛)、各类(职业或工种)竞赛将举办近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