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卉
进入6月,毕业生人才市场整体进入淡季,大型招聘会、校园宣讲会几乎没有了,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招聘信息数量大幅缩减。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今年我国有高校毕业生680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加上目前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不均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的难度更大了。不少毕业生选择“骑驴找马”,先就业再择业。
笔者认为,毕业生降低期望值、“骑驴找马”前,要先明确将来的职业规划,依据职业规划去就业,积累一定经验后再去寻找更适合的职业。如果你是一名会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进入大规模的公司当会计有难度,可以先尝试在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当出纳,边工作边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积累工作经验,同时也可以考取会计师资格证、注册会计师等。如此工作两三年之后,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已经具有相关工作经验,换工作时就具有选择大企业的资本。而如果毕业生一开始将工作选在了销售、客服等门槛相对较低却与未来发展方向相距较远的职业,凭这样骑“驴”的经验是很难找到“马”的。
先就业再择业决不能变成“将就”着找一份工作,而是要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一份起点较低、相对好进入、对未来有帮助的工作。否则,“骑驴找马”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驴唇不对马嘴”,导致短时间内频繁跳槽。
第三方教育数据调查公司麦可思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分别是:“211”院校22%,非“211”本科院校33%,高职高专院校45%,其中毕业生主动离职占到88%,而离职的原因主要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1%)、薪资福利偏低(25%)以及想改变职业和行业(13%)。由此可见,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三分之一在短时间内离职或者跳槽。这和一开始的“将就”心态是分不开的。
如果第一份工作没选好,将大大增加重新择业的难度,这样最终会导致职业生涯陷入恶性循环。大学生在求职时切忌盲目和随意,一定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明确的职业定位,要考虑到职业生涯的发展。只有对自己的现在负责,才会真正获得长远发展和社会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