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卉
目前已经进入毕业生“金三银四”就业黄金季的尾声,西部计划、社区工作者、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岗位的招募工作在这一时期集中进行,无疑给毕业生就业开辟了新的就业途径。笔者认为,毕业生应该放宽就业思路,志在西部,走向基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称,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在不少大学生脑海中,“精英就业”观念仍根深蒂固。在他们看来,毕业后不能到大城市、沿海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不能找到热门的、高薪的、体面的工作,就是失败。从而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对高薪企业趋之若鹜,一些人一旦未能如愿,便宁愿在家“啃老”也不愿选择他们所认为的“低下”基层职业。
诚然,西部和基层岗位的办公条件比较艰苦,工作环境比较复杂,劳动强度也很大,工资待遇或许不是很高,但是大学生在西部和基层就业也有很多优势。和大企业相比,西部和基层岗位人才缺口大,大学生在这里可以进步更快、上升空间最大。与其到人才“拥挤”的企业争夺一席之地,不如到渴求人才的西部地区和基层岗位实现自己的理想,“错位竞争”未尝不是一种体现自身价值和实现人生理想的智慧。
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从政策上说,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西部艰苦地区工作,在多方面都有优惠措施,比如:在艰苦地区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者,报考研究生,可获优先推荐、录取;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在同等条件下,也可获优先录取。
西部和基层是一片孕育无限生机和希望的沃土,是大学生接受锻炼、增长才干、成就事业的广阔舞台。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是大学生应该有的追求,经风雨,见世面,是大学生全面成才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