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实习记者 许 卉) 进入3月以来,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已经举办了多场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记者在招聘会现场发现,不少毕业生在自我评价时使用“我觉得”、“我认为”这类表达,给用人单位留下“过于主观”的印象。不少单位的招聘人员表示,自我评价时,用具体事例比只说“我觉得”更有说服力。
在本周举行的大学生综合场招聘会上,王婷(化名)在自我介绍时就给某企业招聘负责人留下了“过于主观”、“不善表达”的印象。“为什么选择销售职位?”“我觉得我的性格适合做销售。”“那你是什么性格?”“我觉得我比较外向。”“怎么证明你外向?”“我觉得我善于沟通。”王婷连用了三个“我觉得”回答,没能说服招聘方。该企业招聘负责人直言:“可是通过你刚才的回答,我并不认为你性格外向,也没发现你善于沟通……”
多家用人单位的招聘负责人表示,这种“主观”的自我评价方式在毕业生的简历中也很常见。“我认为我是一个工作热情高、勤奋的人”“我……积极进取,与时俱进,有耐心并能吃苦耐劳”等句式经常出现在毕业生简历中。招聘方认为这类自我描述比较空洞,没有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因为通过简历来看,人人都‘勤奋’、‘吃苦耐劳’,如果举个例子来说明,会让人信服。”某广告公司的招聘负责人王明跃表示,“比如,毕业生想证明自己勤奋,可以叙述自己曾为完成一份文案,如何从多种渠道搜集资料,读了哪些相关书籍,为此做过哪些功课等。”
王明跃建议,毕业生回答提问时,要尽量避免每句话都以“我”开头。如果暂时想不到例子,可以换一种人称来表述,比如将“我觉得”转换成“身边的人这样评价我……”。像王婷这样回答问题,招聘方不仅不信服,反而会感觉她对自己的评价过于主观,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也不准确。这样的回答很难给招聘方留下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