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故事 4年积累方可水到渠成

发布时间:2011-12-12 期号:

  参加《羊城晚报》招聘前,我刚完成了毕业论文,正在为前途迷茫。我的实习老师打电话来询问工作情况。我说:“面试了几个,工资待遇较低,都没去。”他告诉我:“找工作的关键,不是工作钱多少,而是你想做什么。你找到自己要走的路了吗?”

  浮躁之时,这些话让我的心静了下来。是啊!4年的学习,积淀满满的我,要为自己找到那条学以致用的发展之路。这时我看到了羊城晚报社的招聘公告。

  第一次面试,面试官问:“你们觉得自己做财经记者的优势在哪?”有人说是兴趣,还列举了一长串英文财经媒体的名字。面试官打断:“我问的是优势,兴趣算优势吗?”轮到我发言时,我只好说做实习生时,跑的是家电和农产品的新闻口,可以归入产经新闻里,算是和财经新闻沾边。此外可凭借的只有我对财经新闻的感觉了,一个证据就是我的毕业论文《公司报道的价值取向——以国美股权争夺战为例》。结果面试通过,我顺利进入笔试阶段。

  笔试包括6道主观题,答题时间有3小时,答完随时可以交卷。题目有“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列一个采访韩寒的提纲”、“分析自己的知识结构”、“如何在网络时代保持纸媒的竞争力”等。这些问题大多数我都关注和思考过,也和同学讨论过。笔试3小时,我文思泉涌,把自己4年所学所思写在了试卷上。没有为笔试做精心准备又如何呢?因为我已经学了4年准备了4年。

  最后的面试来临了,我坐在了六七位面试官面前,“单刀赴会”。面试官问我实习时满意的作品,我介绍了一篇关于“五一”长假期间3D电视销售状况的稿子,那是我真正找到写新闻稿感觉的“开篇之作”。接下来面试官让我概述自己的毕业论文,我心里有点释然,因为确定论文选题时,我就决定选择与财经新闻相关、以具体财经新闻为案例、对自己以后做财经记者有指导意义的选题。5月,我收到了期盼中的录用通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顺利入职的一刻,我想起毕业论文写作时,有好几次我都试图换个更简单些的题目,幸亏有指导老师的坚持。这篇美中不足的论文在我求职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想起实习时,我有近一年时间都在默默为他人整理录音,其中的枯燥不足为外人道,但日积月累的收获让我受益。想起大学时光,我读过的书、遇到的人、讨论过的题,深感知识使自己平静踏实。

  我知道,正是因为4年的积累,才有了今天求职的水到渠成。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 帅鹏坤)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