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求职故事

发布时间:2011-09-14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 坤

  时值9月,大部分2011届毕业生已走上工作岗位,2012届毕业生也开始着手找工作。但仍有一些2011届毕业生因各种原因,依然奔波在招聘会,寻找着适合自己的工作。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日前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举办专场招聘会,前来求职的2011届毕业生向记者诉说了他们的求职故事。读了他们的故事,求职路上的你也许会有所启发。

小刘:不满被外派辞职

  小刘毕业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习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前他和河北一家著名建筑施工企业达成就业协议,并在毕业后入职。在总公司培训课上,小刘认识了很多前辈和新入职的同事,彼此相处非常愉快。

  培训结束后,小刘被派到天津一个施工项目做代理。小刘说:“这是行规,大公司承揽项目后,再分包给施工单位,派一个代理人过去监督施工。我们这些新招聘的大学生经过培训后,都外派到外地做项目代理人。”

  到了天津后的小刘非常不适应。工地的人除小刘外都来自施工单位,施工经验丰富,瞧不上这个刚毕业的“毛头小伙子”。小刘感觉被孤立了,根本谈不上“监管”。

  一周后小刘辞职了。他说:“不是我吃不了苦。我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早就做好吃苦准备了。以前实习时,工地的条件更艰苦,我跟工人一起吃住,没有任何问题。我辞职是因为被孤立,监管不了施工单位,不能胜任工作,更学不到东西。

  “我们这一行肯定要下工地,但我希望能做本单位的项目,至少工地有自己公司的技术员。和前辈一起工作,我能从他们身上学到经验,这就是我现在找工作的要求。其实我真的不在乎收入和条件。”小刘最后说。

小程:后悔好工作不珍惜

  小程是湖北人,在河南某高校学土木工程专业,今年3月来北京求职,签约北京三建。

  “很好的单位,非常正规,我们这些新入职的毕业生工资就达3000多元,还受公司领导重视。”回忆起新入职的情景,小程脸上仍然带着自豪的表情,“我们受训3个月,之后被派驻长沙一个项目。工地条件很好,比我之前实习的工地好很多。”

  小程说:“不知为什么,因为毕业前学校的一件事,自己的心情老是很沮丧,即使找到这么好的工作也没有把情绪调整过来,对工作怎么也提不起劲儿。我就去找领导辞职。单位的书记劝了我很久,我还是一意孤行,离开了单位。”

  情绪缓解过来后,小程重新找工作,却发现没有一家能比得上原公司。他现在觉得自己当时怎么那么荒唐,好工作不珍惜。现在已不是求职旺季,招聘单位少,而且新一届毕业生马上也面临求职,留给往届生选择的机会不多了。

小张:留学回来难转行

  小张读的是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会计专业,刚从英国某大学学成回来。招聘会上,他一到求职登记处,就引起毕业生就业中心工作人员的注意,立即推荐他到一家银行工作。工作人员说:“像小张这种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只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是比较容易找到工作的。”

  小张却婉拒了工作人员的推荐。出国学习的一年里,小张的英语水平提高很多,反而淡化了对本专业的兴趣。现在的小张想找一份英语教学的工作,愿望却没有立即实现。几家外语培训机构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员表示,他们除了要求外语水平外还要求亲和力、表现力等教师特质,仅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小张并没有太大竞争力。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