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坤
3年前,他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3年后,他决定投身到广西基层工作。他就是签约广西选调生的清华大学电子系硕士研究生刘铮。
挑战自我 热忱服务
以前的工作经历使刘铮深刻体会到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读研期间,他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
刚入学时,刘铮选修了一门英语课。他主动担任小组长,每周组织小组讨论,所在小组成为全班最积极活跃的小组,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这段经历使刘铮更加热心从事学生工作,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和挑战。
刘铮发现,由于所在班级为纵向班,各年级学生都有,同学的交流往往局限于实验室内部,实验室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他担任班长后,以增强感情建设为突破口,积极组织各种活动,每次活动都电话通知到每位同学。真心付出换来真心回报,参加活动的同学越来越多。一位博士在毕业之际对他说:“你这班长当得真不容易,我没见过像你这么用心认真的班长呢。”长期从事学生工作,刘铮增强了为集体服务的意识,也增强了自信心。
敢于担当,勇于奉献
清华精神和在清华大学读研时的学生工作经历,对刘铮有很大影响。2009年,刘铮作为支队长赴无锡进行暑期就业实践。地方对高层次人才的渴望,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他意识到,一名优秀的班长可以营造一个温馨融洽的班集体,一名负责任的党支部书记可以构建一个充满凝聚力的党支部,而政府部门要治理好地方,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梯队。
“作为一名清华人,一名共产党员,有责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刘铮决定,在2011年毕业后,以选调生身份赴广西基层工作。
对他的这个决定,很多人不理解。电子系毕业生留在北京,工作待遇和发展都不错,为什么要选择去条件艰苦的地方乡镇,从事与专业无关的政府基层工作?
刘铮不这样想。两年多的学生工作让他感受到,一名称职的基层干部,绝不能是想象中那种“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形象。北京条件确实很好,但是地方建设对人才的需要更加迫切,尤其是广西,需要更多的人才。“这是清华人应担负的责任。”
寄情广西,扎根基层
刘铮的老家在湖北,选择去广西工作要考虑很多因素。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后,刘铮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当前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北部湾规划风生水起,东盟自贸区全面启动,三大发展机遇集于一身,广西正值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然而,刘铮再次做出了一个令人不解的决定——去乡镇工作。
刘铮也知道,基层乡镇工作环境比较复杂、待遇相对较低,更有可能被遗忘在基层。他清醒地认识到,对一名刚走出象牙塔的学生来说,基层工作将面临巨大挑战。基层才是各项政策最终落实执行的地方,更是国家真正需要选调生的地方。
他深知,一名选调生的使命,就是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做一枚称职的‘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