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亮:西藏在西,幸福向西

发布时间:2011-08-10 期号:

通讯员 王冰冰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2011届硕士毕业生刘国亮,毕业后到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工作。当问及日后的职业规划,他坦言五年签约期满后他会继续留在西藏。

缘起支教,践行西部

  刘国亮和西藏的这段缘分源于一段支教经历。在研究生二年级结束之际,刘国亮已修完了要求学分。偶尔一次路过三角地,一幅巨型展板引起了他的兴趣,这是甘肃支教的宣传海报。正是这次偶然的契机,刘国亮燃起了去西部支教的理想。虽然甘肃支教最终并未实现,但西部支教的梦想却在他心中生根、发芽,等待开花、结果。

  刘国亮在校园网上找到了北京大学支教团的信息,不假思索地报名参加了2010年的北京大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目的地是西藏拉萨,时间从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报名时,刘国亮自己也没预想到,在西藏一年的短暂时光使他找到了一生的钟爱。

  初踏高原,刘国亮很不适应。他整夜地头晕失眠。西藏入秋就不再下雨了,干燥的气候让他旧有的鼻炎加重难愈,流鼻血是常事。他克服了种种生理反应,毕业体检表上,血红蛋白等项比参考值要大出三分之一,这是在西藏支教一年身体适应后的结果。

  刘国亮同时面临着心理调整。他先后在西藏大学科研处负责管理系统的维护工作、西藏大学工学院负责计算机文化课程的教学工作。同事们看到最多的就是他埋头伏案的情景。因为很少和其他老师闲聊,最初大家对他有一些误解,以为他自视清高或是缺少情趣。慢慢地,人们才了解,他是耐得住寂寞,能坐冷板凳的人,他的激情都体现在工作中。

  刘国亮为西藏大学建设了网站,并进行网络维护。西藏大学的网络化办公飞速发展,改变了以往只能纸质办公的局面,院系和办公系统之间可以顺畅地上网联络,减少了纸张支出,提高了办公效率。

感恩西藏,实现自我

  选择去西藏就业前,刘国亮相继在IBM、光大银行、人民日报人民网实习过,他本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机会,但是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藏。凭他的专业,选择国企、外企、金融、媒体等行业都有许多优势。但刘国亮说,就专业技能而言,自己在那些机构和部门中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员,它们不会因为有他而更加辉煌,也不会因为少他而暗淡无光;就自身价值而言,在那些物质相对优越、环境相对轻松的地方,从入职似乎就能看到退休,缺乏自我认同和价值实现的满足感。而选择西藏,虽然物质相对匮乏,但是通过一年的支教生涯,他找到了在灵魂深处执着追寻的自我认同和价值实现的快乐。虽然自己并没有多重要,但是能在相关领域帮助西藏实现从无到有的心灵满足感是大都市的高薪水、高职务工作没办法带来的。

  一个故事深深地印在刘国亮脑海中:青藏铁路还没开通前,一位团中央领导在路上对同行的青年学子说,有人抱怨西藏苦,连坐火车都只有硬座,那么如果西藏不是条件艰苦落后,还需要你们去做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这样一番朴实的话语,在刘国亮的心中激起强烈波澜。正是因为西藏需要人才,需要技术,需要建设,需要发展,才有自己点燃青春、施展才学的舞台和空间。刘国亮说,自己去西藏,不是去奉献而是去感恩,他要感激西藏给他机会,去实现自我。

缘定西藏, 感知幸福

  入职前,刘国亮说唯有去掉名校光环、放平心态,以踏实做事、重新学习的态度面对工作,克服困难、锤炼自我,学以致用、报效国家,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更大的内心幸福感。在给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简历里,刘国亮赫然在页眉处写着这样一句话,“我去过西藏,我热爱西藏,我愿意在西藏踏踏实实工作一辈子!”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是他的心声,是他用青春岁月,用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践行谱写出的最有力、最感人的乐章。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