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实践首次微博直播

发布时间:2011-08-03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 坤

  你想领略各路大学生实践团队分赴各地,如火如荼的暑期社会实践场面吗?今年无需等待暑期结束后阅读厚厚的实践报告了,你只要登录“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微博,就可在网上看到分布在全国各地202支市级重点团队的活动直播。

  团市委负责人介绍,首都各级团组织发动10万余名青年学子组成5000余支实践团队,奔赴北京16个区县和全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开展实践活动,其中,202支团队被定为市级重点团队,实践团队活动首次通过微博直播。

实践团队“织围脖”

  8月1日上午,记者登录“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浪微博,10分钟之内,就有16条新微博上传。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实践团今天将结束在浙江省富阳市的支教活动,正在和小朋友们交换联系方式。北体大红会实践团队的王立园正在给光爱学校的学生做一对一英语辅导。教室里很热,没有电扇,也不透风,王立园一边给孩子讲题,一边拿书给孩子扇风。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的研究生们上传了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的地理位置图,他们将为该村设计雨虹集雨装置,并请粉丝们期待他们的设计图。

  据了解,今年的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微博直播还是第一次。有关负责人介绍,微博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传播、交流方式,实践团队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可以非常迅速地传递出来,队员们对“织围脖”都很踊跃。位于新浪微博的“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已经有了316名粉丝,与各高校的各实践团队微博形成一个微博群。

微博直播红色之旅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各实践团队纷纷走到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党史展览馆等参观学习,开展走访老红军、老革命、烈士亲属活动。北京交通大学延安实践团队用手机视频,记录了一位少数民族小伙用民族语言写下对祖国的祝福。一位老奶奶不会写字,队员们替老奶奶书写祝福。

  来自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100余名同学组成了“大学生重温红色之旅”实践团,分赴京内各红色景区。在顺义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工作人员的讲解引起同学们的阵阵惊呼,大家都在惊叹老一辈革命家的智慧,感叹中国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同学们难以平复激动的心情,纷纷举起相机、手机,希望能记录下这次难得的经历。

  冒着大雨,穿越曲折的道路和茂密的山林,实践团第二分队探访了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涧沟村的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大家被隐蔽战线革命先辈的事迹所感染,举办了一系列小活动,如传情报和读秒数,活动使大家体验到信息传递的不同途径,并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微博直播

随实践团队深入各地

  大学生深入基层和农村,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献技献智。实践团队到哪儿,微博就直播哪儿。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心绿暑期实践团组织招募了近百名志愿者,前往北京市地坛公园、香山公园、景山公园、植物园开展了“古树,你好吗?——保护古树我们在行动”暑期实践活动。队员们对120多株古树进行了观察、观测和基本生长指标的实地测量,拍摄了大量珍稀古树照片,收集到了最新的古树生理数据,同时对400多名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向市民宣传了保护古树的重要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实践团队走到中越边境,以香蕉和咖啡为例研究小额贸易现状。他们深入海口海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蒙自县商务局等部门进行调研,并跨国界到越南商业街了解贸易情况。一位队员在微博上说:“从照片中不难看出,我们这些天的实践是丰富多彩、充满意义的。我们一路走着,一路实践着,一路收获着,一路成长着。这次社会实践带给我们许多以前不熟悉的东西。”

实践中的专业学习

也要微博直播

  有的大学生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在参与专业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长才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深圳团一行五人来到深圳康拓实业有限公司和强华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为期一个月的生产实习。五名实践队员签订了入职协议,电子专业和网络专业的学生被安排在康拓公司的相关岗位,两名机械专业的学生则安排在强华公司实习。一位队员说,我们十分珍惜这次深入企业一线,进行产品开发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了自己在校园、在书本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了在各自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并在实习过程中有所得、有所悟的实践成效。

  北京科技大学组织了“百年大计——聚焦首钢搬迁”社会实践团。实践团采访了两位钢铁行业享有盛誉的学术精英——首钢总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新华与北科大冶金学院生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苍大强。专家从专业、权威的角度解答实践团队关注的首钢搬迁过程中冶金与环保等方面的学术问题。

  一位大学生在微博上抒发心情:不同的团队有不同的际遇。即使踉踉跄跄却也醉心其间,同舟共济,相携相惜。我想这正是社会实践的魅力和意义所在,我们学着走出校园去感受这个社会的真实与痛痒。长歌行,且歌且行。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