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坤
通过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微博,我们领略了高校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暑期实践活动。炎炎夏季,大学生不畏酷暑,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街道,有的还来到少数民族聚居区和国境边界。我们为当代大学生加油喝彩的同时,也希望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要把“安全”两字牢记心头,强化安全意识,平平安安完成实践任务,顺顺利利回到校园。
一到暑假,教育部就发布了2011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第四次预警通知。暑假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雨季,是洪涝灾害高发期。日前本市大到暴雨频繁,全国很多地方已出现洪涝灾害。有的城市排水困难,加大了交通隐患;有的边远地区路况差,出现道路毁坏的情况。出现洪涝灾害的地区还容易造成饮用水污染,引发疾病。这无疑增加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交通、饮食、卫生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是走出校门,了解社会,提高实践能力,为社会发展献技献智。但是生命安全教育是任何时候都必须紧绷的一根弦。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往往是20岁左右的青年人,精力旺盛,往往忽略安全。他们感兴趣的往往是身边的新鲜事。走出校门,走向外地,所见所闻,可谓处处新鲜,更容易使大学生们忽略安全。个别团队已经发生了安全事件。
因此,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要将安全时时记心头,在外实践切莫逞能做危险的事情。同时,高校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安全教育。每支团队要充分估计实践所在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实践团队还要及时向所在院系报告团队的进程与具体情况。各校要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应对各种不测事情的发生,让教育和制度保障每一个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