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研究生暑期探就业路

发布时间:2011-07-20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 坤

  “百余个单位千余名学生/有国企,有科研院所,有高校,还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有人实习,有人签约,有人选调…… /我们是清华研究生/爱西部,爱东北,爱长三角,爱珠三角,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让我们离开校园,深入一线/历练职业技能,坚定就业信念/这就是2011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暑期就业实践!”

  名为“清研实践”的人人网实践平台发布了这条“凡客体”出征令,吸引了众多高校学子的关注。

暑期实践成必修课

  清华大学研究生暑期就业实践是该校多年来形成的一项传统。研究生利用暑假,走向基层一线,走向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也使准毕业生在来年的就业选择中更加理性。这已经成为清华研究生的一项“暑期必修课”。

  今年,清华研究生暑期就业实践的规模创历史新高,共计140余支队伍、约1300名研究生出行,支队数量及出行人数较往年有大幅增长。实践团队地域覆盖了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分布遍及高校、科研院所、国企、民企、外企、政府机关。

  相对往年,今年研究生就业实践在组团时更加注重文理结合。清华大学的就业对口单位以往以理工科为主,近几年文科专业发展迅速,文科毕业生也逐渐多了起来。清华大学校团委副书记王磊介绍,工科学生专业技术性强,很适合待岗实习,但一个单位的岗位需求是多元化的,也需要人力资源、管理、法律等文科人才。因此,今年组建队伍时,文理科交叉组队,各专业学生分布在单位的不同岗位。去重庆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12名队员分别安排在发展规划部、海外事业部、技术支持中心等11个部门。

就业实践网上分享

  清华大学引导学生就业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鼓励毕业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积极引导毕业生到京外地区、到西部基层、到国家重点行业就业。

  对于学生来说,从小生活在家乡,上大学在北京度过几年,就业时有走出去建功立业的想法,但是不了解哪些地方需要自己。还有的学生想到贫困落后地区奉献,但对当地艰苦的生活环境心存畏惧感,他们不了解经过近几年发展,有些地方的生活条件已经有了很多变化。王磊说,就业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毕业生在就业时很盲目,视野不够开阔,限制了毕业生的选择。清华大学组织研究生暑期就业实践,就是让准毕业生在就业起航前,先走出去探探路,对某一个地域或行业加深了解,在就业签约时能心中有数。

  外出实践的研究生带着任务去,带着报告回。实践的形式一般分为3种,有的团队以参观、座谈、校友访谈为主;有的待岗实习,参与实际工作;有的针对一个课题展开调研。无论哪种形式,今年学校给实践团队增加了新作业,就是要完成就业质量反馈、行业发展分析、人才政策等内容的调研,充分挖掘实践工作的附加价值。今年,学校还在微博、人人网、启航网、博学网等网络平台上搭建了信息互动平台,实践团队每到一地,或举行座谈,或进行参观,或待岗实习,最新鲜的实践资讯都能通过网络与其他同学分享,也能使其他同学了解当地的发展情况。

就业分布不断优化

“坚定的更加坚定,犹豫的不再犹豫”是学生们通过实践对未来就业作出的判断。据学校对2010年实践团队的跟踪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通过实践加深了对当地的认识,有意向在当地工作。也有一些学生通过实践发现某个行业或某个地区不适合个人发展,那么他们也将重新规划求职路径,这也减少了毕业生就业的盲目性。

近年来,清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和地域分布不断优化,主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的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截至目前, 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已超过95%,近八成的就业毕业生赴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工作。京外就业比例为46.4%,比去年同期提高近3个百分点,创近年来的新高。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