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潜伏期重温英语与专业知识

发布时间:2011-06-27 期号:

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 朱 凯

      如果说求职是一场持久战的话,那么及早做好规划是赢得这场持久战的首要条件。每年的求职高峰期一般出现在11月份,那时各种宣讲会、网申、笔试、面试使大家忙得不可开交,没有办法静下来做充分的准备。所以,要想抓住每一次求职机会,就必须早下手,将知识集中储备的时间提前。

       我把求职分为三阶段:潜伏期,一般是7月至10月。这段时间要安心自习,将所学知识系统地重温一遍。爆发期,一般在11月至次年3月。这时毕业生往往身不由己,每日奔波于各种考场,与各路招聘人员“唇枪舌剑”。选择期,经过了较为痛苦的前两个阶段,毕业生获得录用通知时,将会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被认可和主动选择的快乐。去年12月我同时获得新华社总社、中国银行总行和联想集团总部3个签约机会,最终选择了新华社总社。

莫让英语成求职绊脚石

      英语水平已经成为职场上的一个重要砝码。以我的求职经验看,几乎所有大型企业的招聘笔试都有专门测试英语的部分,而且重视英语的听说能力。以中国银行为例,笔试分为三大块,英语独占其一,分值高达100分;到了面试环节,仍然专门设置了每人10分钟的英语口语测评。当时很多同学都倒在了英语这一关上。因此,要充分重视英语在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性,至少不要让它成为自己的绊脚石。

       其实,求职中的英语考试并不难(与6级难度相当),大多是日常英语。求职者集中一段时间复习英语,会在求职过程中受益匪浅。我是在去年9月份参加了雅思考试,之前一个多月一直在集中复习英语。这段经历确实提升了我的英语水平,为求职成功立下了不小功劳。

凸显专业核心竞争力

       作为法科生,我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是过硬的专业能力。企业招聘往往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某些大型企业特别青睐于复合型人才,不仅对本专业要求高,还要求应聘者对相关专业有所了解。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例,我参加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笔试,其专业部分的测试并没有按专业进行分类,所有应聘者都用一套题目,其考查内容的综合性可想而知。因此,我们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

       如何进行专业知识的复习呢?其实,企业招聘的专业测试更多地看重实务。所以,我建议法科生把司法考试的法条集锦翻阅一遍,重点关注近期立法或修法动态。对于有意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求职者,最好准备一下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管理学、金融投资学等金融学方面的知识,不要求精通,对基本理论了解即可。

重视“行测”一举多得

       很多毕业生面临着这样的矛盾:是专心上自习准备公务员考试,还是多复习点专业知识去参加企业招聘?其实,二者并不矛盾。“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已被大多数企业接受,成为考核求职者的重要手段之一。我认为毕业生不管考不考公务员,都要重视“行测”,在日后的求职过程中都会遇到“行测”笔试题目。因此,我求职潜伏期的安排就是:上午行测,下午申论,晚上专业和英语。这样就可以做到统筹兼顾,一举多得。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