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幸福”来临时,你能开门吗?

发布时间:2011-04-30 期号: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教师 朱俊玲 秦立富

由加布里尔·穆奇诺导演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是一个足以令我坐在电脑前看完并为之感动的好故事,其中的一个细节特别打动我,也让我思考良久,片子中儿子克里斯托夫给父亲克里斯·加纳讲了个笑话:一个虔诚的落水者希望上帝能救他。一艘船过去了,他拒绝被救,说:“上帝会来救我的。”第二艘船又过去,他仍然以同样的理由拒绝被救。后来落水者溺死了。他上天堂后质问上帝:“万能的主啊,你为什么不来救我?”上帝回答道:“为了救你,我派出了两艘船。”

  对于正在如火如荼求职中的大学生,我深刻理解同学们在求职中那每一个希望与失望交织的眼神,每一个坚定和彷徨变换的表情,每一句轻松和沉重迭转的话语。

  求职就是一个追寻“幸福”的旅程,不要奢望“上帝”会来拯救我们,因为真正的“上帝”是我们自己。记得在2011届毕业生的一场用人单位宣讲会上,一位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回答学生的问题时说: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候,人都只能靠自己。他说,你没什么好的家庭背景,你没遇到什么贵人,你也没读什么好学校,这些都不碍事。关键是,你决心要走哪条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准备怎样对自己的懒惰下黑手。

  多么精辟的话语!求职的世界里,有人“幸福”,有人“不幸”,苦等的“上帝”会让你看不见机会的“帆船”,而自己变成“上帝”才是创造“幸福”的源泉。经常有学生到我这来问:“老师,我在学校的大型招聘会上投了几十份简历,但是,到现在都没有一点消息。”我通常会反问他们,从你们投完简历到我这来之间都做了什么,多数学生的回答是给我一个很茫然的表情,偶尔会有学生说,我给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打过电话,他们说让我等消息,更多学生除了一个“等”字外什么都没做。

  我们都知道“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在求职中,要想机会来“敲门”,就要把握求职全过程,开动脑筋和双手,创造自己的“机会之帆”。学生们要动脑分析就业形势,四处发掘信息,勤跑招聘会去创造机会,求职的机会往往就在不经意间,跑得越多、接触越多,机会也就越多。有了机会更要学会抓住,这需要学生们克服求职过程中的惰性。投送简历后要“死缠烂打”,通过各种方式让用人单位知道“简历堆”中有一个优秀的你,面试后跟进会让用人单位对你的印象更深刻,或许得体的“追”会给你带来一定的加分。

  求职路上,风雨为伴,当“幸福”来临的时候,你是否已经握住命运的“门环”?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