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大山的清华硕士

发布时间:2010-10-19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 坤


  当谭雪峰考上清华大学研究生时,他被村里的人比作“跳出龙门的鲤鱼”。当他硕士毕业放弃北京的好工作回到家乡时,父母和亲友们怎么也想不通,好不容易跳出龙门的鲤鱼怎么又要回来呢?
  谭雪峰的家乡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东南部渝鄂交界处的武陵山区中,是一个集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淹没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于一体的贫困落后地区。由于受地理位置、历史等因素的长期制约,即使与邻县相比,石柱县也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成绩好的孩子考上大学离开家乡,考不上大学的年轻人也外出打工,能留在外地生活就不回来了。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往老家寄回一些积蓄,让家里的老人们盖上新房子。
  品学兼优的谭雪峰自幼是家里的骄傲。他本科上川大,研究生上清华,虽然大学生就业难,但是谭雪峰收到好几家单位的录用通知。航天一院、五院均向他伸出橄榄枝。国家重点行业、技术岗位、专业对口、北京户口、解决住房等优厚的条件摆在眼前,只等他签约了。
  然而,谭雪峰却没有留在北京。他参加了重庆市委组织部的选调生考试,并以优异成绩入选,只要见到重庆市选调部门的工作人员,他就念叨:“一定要把我分回石柱。”
  按理说,航天系统是国家大力发展的重点行业,作为清华工科毕业生,从事航天工业建设也是为国作贡献。为什么一定要回石柱,放弃自己的专业,去当一名基层行政干部呢?
  谭雪峰说出心底的话:“北京人才多,航天系统不与我签约,还能同其他优秀毕业生签约,可是石柱不一样,不仅没有大学生愿意去,家乡连年轻人都很少了。”
  2008年,还在上学的谭雪峰曾回过一次老家。“二十多年来,家乡除了在烂泥路边多了几栋砖瓦房外,再也没有什么变化。”目前国家正在加紧西部大开发战略,加上三峡建设,石柱到了发展的紧要关头,可以说石柱能不能发展起来,能不能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就在这几年!而家乡最缺的就是人才。
  “我是在家乡的哺育下从一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孩子成长为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建设家乡,服务家乡,我责无旁贷!”谭雪峰坚定地说。
  父母听说他要回石柱工作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好不容易走出大山,怎么又调回来呢?父亲取消了原本计划好的到清华参加儿子硕士毕业典礼的行程,两个月拒绝同他说话。
  面对父亲的不理解,谭雪峰耐心地跟父亲沟通:自己想闯一闯,想上大舞台、 干大事业。所谓大舞台,并不是指大城市、大单位,而在于能为多少人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所谓大事业,不在于当多大官、发多大财,而在于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好。
  对于母亲,谭雪峰则进行了“统战”工作。如果儿子回石柱工作,母子不就能经常见面了吗?慢慢地,母亲被说服了,父亲虽然还没改变想法,但也深深地感受到,儿子回石柱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谭雪峰回到石柱工作一年了,先后在下路镇和县委办公室工作。下路镇镇长对他的评价是:非常谦虚、非常肯干、非常认真、非常难得。县委办的同事说谭雪峰“自我定位准确,工作心态良好,谦虚好学,适应能力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心”。
  谭雪峰在石柱谦虚好学、踏实工作、扎根基层的行动,打动的不仅是单位的领导和同事,还有他的父母。父亲逐渐认识到儿子已经成长为一个可以肩负责任的男子汉了,于是悄悄“易帜”,成为谭雪峰回乡工作的支持者。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