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 坤)《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日前全文发布。北京市确立了打造世界一流“人才之都”的人才战略目标:发展世界级人才队伍,建设世界级人才发展服务体系,搭建世界级人才聚集发展平台。
人才资源总量达650万
到2020年,北京市人才资源总量将达到650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将达到42%,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260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为30%,百万人年专利授权量达到3000件,其中百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800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人才贡献率达到60%。
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党政人才占总人数的95%。企业经营管理人总量达到205万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80%。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占总从业人员的25%以上,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2:4:4。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2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0%,技师、高级技师达到30万人以上。
每年培养千名青年拔尖人才
为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建立多层次、分渠道的青年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本市将每年在重点学科、重点产业等领域扶持培养1000名左右青年拔尖人才;建设一批优秀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每年组织1000名左右青年人才赴基地开展学习实践;提升青年人才队伍国际化素质,每年选派各类青年人才500人赴境外学习交流,每年重点联系100名左右在境外一流教育机构深造的北京地区学校留学生,并进行跟踪培养。
同时,北京还将建立和完善年轻创新型后备人才的发现培育体系,按照“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的总体要求,加大对年轻创新苗子的发现、教育、培养和跟踪工作力度;整合“雏鹰计划”、“翱翔计划”和“科技新星计划”等后备人才支持计划,进一步完善后备干部管理机制,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年轻创新后备人才联系办法,在全市范围内构建年轻创新英才发现培育体系;建立青年英才培养使用工作责任制,保障青年人才健康成才、持续进步,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和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推行京津冀高层次人才户籍自由流动
为完善有利于人才引进的政策体系,《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逐步推行京津冀地区互认的高层次人才户籍自由流动制度,适应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要求。同时,建立健全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引进综合评价体系,畅通高层次人才落户北京的政策渠道,进一步简化工作程序、改进服务方式,充分保障各类用人单位对高级管理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落户需求,畅通农村实用人才、高技能人才引进渠道。
社会保障制度也将朝着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方向完善,探索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海外高层次人才纳入全市社会保障体系,适当延长高层次女性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年限,给予其与现岗位同等水平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