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 坤
每到周末,一封特殊的电子邮件总会群发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8级硕士生1班每位同学的邮箱中。邮件的内容全部是关于求职面试的常见问题以及相关答案。最新的一封邮件的主题是“[第11棒][2010.1.9][方晶晶][面试中的一些问题总结][李晓娅]”。该班班长马辽同学解释说,这说明邮件已经传到第11个人,“2010.1.9”是发信日期,“方晶晶”是发信人,“面试中的一些问题总结”是邮件主要内容,“李晓娅”是被方晶晶指定的下一个发信人。同学们形象地称这项活动为“求职面试接力赛”。
从2008年底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虽然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硕士们找工作不愁,但是整体的就业形势让同学们从研二就开始绷紧了心弦。在一次班会上,宣传委员李晓娅向同学们讲起了她参加校内模拟面试的情形:事先毫无准备的她面对思科的招聘官时,虽然勇气可嘉,但是因为缺乏面试的相关准备而没有将自己的实力展现出来,与她同台竞技的另外一名毕业生却好很多。李晓娅觉得,面试在求职过程中非常重要,同学们应该为毕业时的求职面试早作准备,特别是那些被保送读研究生的同学,更需要恶补面试课。
这个提议得到其他同学的一致认同,大家立即商量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来提升班中同学的面试水平。邀请名企人力资源负责人做讲座,开办模拟面试大赛这些常见的求职辅导形式被大家最先想到。但是,仅靠一个班31人的力量如何能邀请到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家,班里显然缺乏这样的人脉,此路不通。班长马辽建议,求人不如求己,全体同学分头行动,上网或查资料,把面试中的高频问题整理出来,并附上参考答案,提供给全班同学共享,也能做出完备的面试攻略。又有同学建议,不如加入最近大学生流行的“点名游戏”规则,一名同学整理出一个专题后,点名另外一个同学做下一个专题,为严肃的面试话题增加乐趣。
班长接过了第一棒,10月30日,马辽向全班同学群发了第一封邮件。他在邮件中先提出了两个面试中最常见的问题:“你有什么爱好?有空的时候喜欢做什么?”“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在两页空白纸后,马辽附上了各种答案,以及面试官对答案的解析。最后马辽点名同实验室的梁彬同学接棒,继续做第二期。
就这样棒棒相传,每周同学们都能按时收到邮件,从来没有人间断过,整理出来的问题及答案越来越长。有的同学别出心裁在最后加上两则笑话,有的加上两道智力题,贴上两张三维图画,以供同学们娱乐。同学们已经养成按时查信的习惯,大家一同思考问题,互相补充,班级的凝聚力无形中加强了。
即将接下一棒的李晓娅说,她目前已经养成了关注就业的习惯,平时没事就浏览各种就业网站,把感兴趣的问题整理到一个文档中,她手中的这一棒早就有所准备了。